资讯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五)

强子 华夏病理 5250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亚型中的HPV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和癌中的低危型HPV

由于高危型HPV极具“魅力”,因此低危型HPV在很多方面就像明星光环下被遗忘的小弟。其实,尽管高危型HPV备受瞩目,低危型HPV通过各类湿疣病变、黏膜乳头状瘤乳头状瘤持续引发病症。

 

低危型HPV绝大多数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及外生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致病原因,且也可见于少量内翻型乳头状瘤。2008年有文献对于鼻腔鼻窦乳头状瘤中的HPV检出几率进行了总结,发现65.3%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可以检出HPVDNA;虽然该研究并未区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但大部分为低危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检出率为16.9%,且无异型增生或癌的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的比例为4.8:1。因此,该研究中非癌的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低危型HPV阳性率可能为8%10%。还有研究发现,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为低危型HPV DNA阳性;总结2011年的夏哥哥文献,发现综合阳性率28.1%

 

Udager等人发现,5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有5例(8.6%)为低危型HPV DNA阳性,而HPV阴性的53例肿瘤均有EGFR的活化突变。本文原作者也曾对4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了高危型和低危型HPV转录活性的相关检测,发现二者阳性例数分别为0例(0%)、5例(12%)。更有趣的是,这5例低危型HPV阳性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特殊形态:大部分为蕈伞样肿瘤,伴广泛表层病变、大范围且常伴角化过度的鳞状分化、显著挖空细胞改变;本文原作者认为,这些特征相比经典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来说,要有更显著的“湿疣样”表现。

 

低危型HPV阳性的非乳头状瘤相关(或自发发生【de novo】)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即自发发生)可能只是理论上存在。总之,就低危型HPV的致癌风险来说,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低风险,并不是无风险”。比如外生性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有些可能是低危型HPV驱动的病变。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五)图6.低危型HPV相关病变。(A)鼻腔鼻窦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可见纤细乳头,衬覆厚厚的上皮,为不成熟鳞状上皮和黏液细胞的混杂,无内翻或显著角化表现;(B)鼻腔鼻窦的乳头状瘤,“湿疣样”型;低倍镜下可见厚层的角化上皮,排列拥挤,胞质显著、透明,有个别黏液细胞或纤毛细胞;(C)乳头状瘤,“湿疣样”型,局灶有挖空改变,表面有角化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深染、不规则,常见双核;(D)低危型HPV RNA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即表层上皮有颗粒状的棕色着色。


预后

对于单纯性鳞状细胞癌和不同亚型的鳞状细胞癌来说,有转录活性的高危型HPV存在是否有临床意义?这个问题的研究难度远高于口咽部鳞状细胞癌,这不仅是因为鼻腔鼻窦处鳞状细胞癌病例数更少,还因为这类病变中HPV阳性病例占比更低。目前关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数据并非来自大规模前瞻性对照研究,因为这类研究本就罕见,而是源自以下多途径证据:单中心队列研究采用严格的HPV诊断标准,但样本有限),某些大型数据库(病例数量多,但无一致的诊断标准,且HPV阳性定义宽泛),文献综述,荟萃分析。

 

虽然相关研究的证据质量低,但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高危型HPV相关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HPV阴性患者,二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风险比分别约为0.5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那些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来说,也几乎都发现倾向于预后更好。

 

低危型HPV的数据明显不足。总体而言,乳头状瘤恶变而来的鳞癌生存预后似乎优于自发发生的鳞癌这可能是由于病灶中存在低危型HPV比病毒阴性者预后更好。该领域亟待更多深入研究。

 

小结

鼻腔鼻窦的鳞状细胞癌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具有转录活性的HPV,世界范围内这一比例约15%,美国病例这一比例约30%。这类肿瘤一般为非角化型,但也可能涵盖鳞癌主要亚型中的大多数。由于这类患者的预后更好,因此CAP给出了临床实践中常规进行p16免疫组化或HPV分子检测的相关指南。

 

不过,由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形成的鳞癌通常为角化型鳞癌,且缺乏具有转录活性HPV要指出的是,许多其他较少见的鼻腔鼻窦癌也可存在具有转录活性HPV其中,HPV相关多表型癌的定义性特征就是存在有转录活性的高危型HPV;而对于鼻腔鼻窦未分化癌等其他类型的癌来说HPV阳性仅是偶发现象。

 

关于低危型HPV的临床意义较为复杂,但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主要相关的病变为大部分外生性乳头状瘤、部分具有“湿疣样”特征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由此类病变恶变的鳞状细胞癌。单纯性鳞状细胞癌中几乎从未检出低危型HPV。因此从预后和预测的角度来说,没有进行低危型HPV检测的临床适应症。

 

Takehome Messages

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都与鼻腔鼻窦的肿瘤相关,高危型HPV可见于高达30%的鳞状细胞癌,且阳性患者的预后更好;

新的CAP指南建议对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常规进行有转录活性的高危型HPV检测,可以直接通过RNA原位杂交的方式,也可以先免疫组化p16筛查、后对阳性患者进行HPV特异性检测;

虽然低危型HPV与多数外生性乳头状瘤、部分内翻性乳头状瘤(尤其伴湿疣样特征者)相关,且偶见和发生于这类乳头状瘤的鳞状细胞癌相关,但没有预后意义,因此不建议常规进行检测。

 

——全文完——

往期回顾: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一)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二)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三)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鼻腔鼻窦肿瘤中的HPV(四)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