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五)

强子 华夏病理 7311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杨海峰,王强

浸润性小叶癌相关亚型

组织学亚型

浸润性小叶癌的组织学亚型,详见下述图像。实性亚型主要为2级、ER阳性,且多见ERBB2突变和TP53突变,Ki-67增殖指数升高。腺泡状亚型常见11q14.1(PAK1)获得和11q13.3(CCND1)获得。多形性亚型约占浸润性小叶癌的10%,一般为2级或3级。相比形态学为多形性来说,浸润性小叶癌的总体级别似乎可以更显著的影响预后:对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进行匹配后,多形性亚型浸润性小叶癌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与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相似。经典型及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均可有大汗腺形态,且这组肿瘤更多见ER因下、HER2阳性。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五)图18.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学亚型。(A)实性亚型,细胞为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的常规形态,但呈实性片状生长;此亚型相比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来说,更多见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物;(B)腺泡亚型,20个以上的细胞形成簇状,细胞簇之间有纤细束状纤维间质;瘤细胞为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C)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其特点为大细胞,即细胞核大小超过间质淋巴细胞的4倍;细胞核形状不一,有显著核仁,无黏附性。

伴细胞外黏液的浸润性小叶癌是罕见亚型,最近这15年才有个案及小规模的报道。细胞外黏液的数量不一,黏液内散在肿瘤细胞者多为3级,有时形成实性巢状或假腺样结构,也常见印戒细胞形态。一般会有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成分,且可有伴实性及腺泡状生长的结构变异。该组肿瘤均为ER阳性,约10%为HER2阳性。该组肿瘤一般表现为绝经后女性的可触及肿物,部分为多灶性。这些患者有大部分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约1/3死于该病。这一临床经过提示该类型可能要比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更具侵袭性,且复发病例的分子检测也发现这类病例具有TP53、ERBB2、ERBB3及CCND1的突变。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五)

图19.(上)伴细胞外黏液的浸润性小叶癌,有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成分;图中可见数个显著扩张的导管、伴粉刺状坏死(符合旺炽性小叶原位癌),局灶有细胞外黏液、伴小簇恶性上皮性细胞;插图示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成分;(下)另一视野,黏液内可见小簇状及巢状的恶性上皮细胞;周边则为更具经典特征的浸润性小叶癌。插图为E-cadherin免疫组化,两种成分均为细胞膜着色缺失。

伴实性乳头状生长的浸润性小叶癌是极为罕见的亚型,文献中仅有7例报道。该组病变发生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单一或多灶性界清肿物,形态学为伴纤细纤维血管轴心的实性增生,类似实性乳头状癌;也有些病变伴囊性改变、周围有环状纤维组织,类似包裹性乳头状癌。病变中细胞核的级别1-3级不等,所有病例均为ER阳性、HER2阴性,且均有部分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成分。虽然随访时间还有点短,但未见腋窝转移的报道,有1例复发。还有1例伴实性乳头状生长的病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CgA和Syn,因此诊断中可能容易误判为实性乳头状癌。如果粗针穿刺活检中遇到这一病种,应注意伴实性特征的浸润性小叶癌、实性乳头状癌或包裹性乳头状癌、小叶瘤变累及乳头状病变。 

伴组织细胞样形态的浸润性小叶癌细胞形态可能极为温和,很容易被误判为组织细胞炎症或脂肪坏死。有趣的是,该组肿瘤有部分病例为HER2阳性。前述所有类型的浸润性小叶癌中都可能会有印戒细胞表现,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中也可有印戒细胞表现,但浸润性小叶癌大部分为印戒细胞构成的时候,可称之为伴印戒细胞形态的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五)

图20.(上)伴组织细胞样形态的浸润性小叶癌,呈散在单细胞分布,细胞核形态温和,图中左侧示罕见的灶性靶环样黏液,右侧示HER2过表达(3+)。(下)伴印戒细胞形态的浸润性小叶癌;此图中恶性细胞大部分呈印戒表现、伴胞质内黏液,后者挤压细胞核至周边。

伴混合形态的浸润性乳腺癌的实例详见图21,具体如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与特殊形态类型的混合(本文重点在于前述小叶癌的类型)。小管小叶癌中,如其名字所示,具有小管癌成分和浸润性小叶癌成分,且两种成分一般均表达E-cadherin,一般为ER阳性、HER2阴性。浸润性小叶癌伴小管成分,则用于典型浸润性小叶癌背景中偶有小管形成的肿瘤,这两种成分都是E-cadherin阴性。该肿瘤ER阳性、HER2阴性。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五)图21.伴混合形态的浸润性乳腺癌。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著作中,对混合形态的描述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合并特殊形态学类型(本文则指小叶形态)。如果特殊形态者占比10%至90%,则可以归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的混合,并在报告中备注特殊类型形态的占比。如果特殊形态肿瘤的占比<105,则可以称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伴局灶浸润性小叶癌成分。(A)小管小叶癌,浸润性条索样的细胞呈靶环状分布,混杂有小管状肿瘤成分。插图示免疫组化E-cadherin,两种成分均为细胞膜阳性,(B)对于这类背景为典型浸润性小叶癌形态、偶伴小管形成的肿瘤,提出了非正式的名称-浸润性小叶癌伴小管成分。图中右上角为浸润性小叶癌的特征性形态学表现,病变周围偶有小管结构。小管成分及浸润性单细胞成分的细胞形态相似,且E-cadherin免疫组化均为阴性。

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几乎总是ER阳性,PR表达结果不一,HER2阳性几率<5%。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激素受体阳性几率较低,约为80%;HER2阳性几率约16%。罕见的伴基底样及三阴表型、按照常规组织学标准可以归为导管表现的低分化肿瘤可能会有E-cadherin表达茄薯,不要仅根据E-cadherin表达缺失而将其解读为小叶癌。如前所述,形态特征典型的浸润性小叶癌也可出现完整的、“异常”表达E-cadherin,具体可能是分子改变异常产生了无功能的E-cadherin蛋白。

 

——全文完——

往期回顾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一)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二)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三)

乳腺小叶病变-从经典到变异型系列学习(四)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