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七)

强子 华夏病理 2038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一)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二)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三)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四)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五)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六)

六. 具体部位的问题

5. 结直肠

关于结直肠肿瘤检出以及定性方面,近几十年相关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些进步也促进了对相关息肉诊断的进展,如精准分型、黏膜下浸润的检出等。内镜技术的进步,使得>20mm病变的内镜下治疗称为了可能,而手术治疗已不再是必需选择。在西方国家,EMR因其预后和手术相差无几,已成为相关病变治疗的首选,其局限性主要在于分段切除时带来的复发风险、难以评估切缘等。可以整块切除的ESD技术,则可以进行精准组织学评估,尤其对于早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的黏膜下浸润性癌来说。不过,ESD也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所以按照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鉴于只有8%的结直肠EMR标本会有黏膜下浸润,因此ESD仅限用于那些内镜下有提示高危特征的病变,而大部分黏膜下浸润风险较低的腺瘤还是用EMR技术分段切除。 

下消化道相比上消化道来说,只有出现黏膜下浸润的时候才诊断为浸润性腺癌。大肠中并无黏膜下浸润的肿瘤性病变,可视为并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此一般归为腺瘤、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即使有黏膜固有层浸润也是如此。相应的,也就不再用黏膜内癌的名称。与胃肠道其他部位一样,可以预测下消化道肿瘤为浸润性癌的病理指标主要有两点:淋巴结转移风险,内镜下切除部位病变残余的风险。这方面部分可以参考前述,但也有部分其他定性或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具体如肿瘤低分化;肿瘤出芽情况分级高或中等;有脉管侵犯;切缘阳性;微卫星不稳定。这些指标中,肿瘤低分化、有脉管浸润是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最佳预测指标;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出芽(即浸润性前缘有去分化表现)是预后不良指标。近期的共识意见提出,可以通过在浸润性前缘的一个热点区(指0.785mm2)评估肿瘤出芽的数量来定量化,具体分为三组:0-4个,出芽风险评估为低风险(Bd1),5-9个评估为中等风险(Bd2),10个月以上评估为高风险(Bd3)。低分化肿瘤簇

肿瘤浸润灶比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关注诸多定量指标,如应直接测定肿瘤侵及正常黏膜肌下方部分的厚度并记录至微米,如为溃疡型腺癌,则自溃疡基底部开始测量。如肿瘤已经破坏黏膜肌,则自病变表面开始测量。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七) 

图1. pT1期结直肠腺癌浸润深度的测定。(a、c)如果可以确定或者可以评估黏膜肌,则黏膜下浸润深度自黏膜肌最低处量起;(b、d)如果黏膜肌已被破坏,则自病变表面开始量起。 

肿瘤在黏膜下浸润深度≥1000微米时,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瘤栓通过血管的传输仅见于这一较深层次所致。也有研究将黏膜下浸润分为不同亚组,如内1/3、中间1/3、外1/3,但这一评估方案只能在可见固有肌层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因此,还是推荐测量黏膜下浸润数据、并记录至微米的做法。黏膜下浸润的宽度也很重要,如该宽度≥2000微米,则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 

浸润性肿瘤累及切缘,仅可以预测局部复发情况,对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无影响。癌与切缘之间有一定距离,是否意味着局部复发风险降低,一直还有争议。有研究表明,这一距离>5mm就够了,而也有研究称这一距离“并非安全切缘”;与此同时还有推荐相关阈值为2mm的情况。目前一般认为上述距离>2mm,则不会带来局部复发风险。 

肿瘤位于直肠远端,局部播散风险增加。直肠处的肿瘤即使T1期,相比其他部位T1期肿瘤来说,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稍高,具体原因尚有待研究。

胃肠道内镜下切除标本之病理应知应会(七) 

图2. 结直肠腺癌ESD标本,墨染的深部切缘可见肿瘤累及(箭头所示);不过左侧图中切缘上为低级别腺癌成分,右侧图中切缘上为黏液腺癌。 

总之,黏膜下浸润的低级别腺癌切除后,如无脉管侵犯、无肿瘤出芽、浸润深度<1000微米、深部切缘未见肿瘤累及,则可以视为治愈。如果有相应预后不良指标,则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应增加。一般说来有两项或更多预后不良指标时,相应风险较高,应考虑追加手术。 

七.其他辅助指标

对于典型的肿瘤性病变来说,很少通过相应辅助指标来支持肿瘤诊断,但某些情况下会有一定帮助。 

某些罕见情况下,免疫组化CK(尤其AE1/AE3)可用于检出单个浸润性肿瘤细胞、确定少数浸润性低黏附性癌(胃部的)或肿瘤出芽。有时还可用于勾勒出癌的范围、确定黏膜下浸润的范围(如弥漫型胃腺癌时)、检出被炎症细胞掩盖的癌组织。梭形细胞型的鳞癌也可表达CK,因此可协助鉴别原发肉瘤、梭形细胞型恶性黑色素瘤。对于低分化癌来说,高分子量CK(如CK5/6)、p63、p40的组合可以鉴别鳞癌、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以及罕见的腺样囊性癌。 

Desmin或其他平滑肌标记免疫组化也常有帮助,比如可疑血管受累时,帮助确定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同时也可以帮助勾勒出可疑黏膜下浸润时的黏膜肌,尤其前述Barrett’s食管中黏膜肌排列重复、紊乱的情况下。有些病理医师发现,在评估Vater壶腹部肿瘤的时候,免疫组化desmin也有帮助,因为这一指标可以勾勒出Oddi括约肌中的肌组织。 

血管内皮及D2-40标记则有助于脉管浸润的检出,不过这一特点有时在HE中也很明确。ERG细胞核着色,越来越多的用于血管内皮标记,但血管被破坏情况下的脉管浸润时,血管内皮经常出现丢失。 

其他特殊染色也有一定帮助,如Masson三色等用于评估黏膜肌层浸润深度,弹力纤维染色用于确定血管受累,黏液染色用于鉴别腺癌和低分化鳞癌的区分等。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Kumarasinghe MP,Bourke MJ,Brown I,et al.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endoscopic resec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comprehensive clinicopathologic review[J].Modern pathology : 2020.

DOI:10.1038/s41379-019-0443-1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