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四)

强子 华夏病理 13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股骨头破坏性关节病

快速进展/快速破坏性关节炎是快速进展、非感染性的退行性改变,病程较短(数周至数月),最终发生股骨头塌陷。该病与所谓的神经性关节病(沙尔科关节【Charcot joint】)之间存在显著重叠,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股骨头破坏性关节病主要见于老年女性,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受累,关节进行性破坏(如前所述,数周至数月)。影像学上,关节面快速消失,且关节间隙变窄,也可能会有股骨头的塌陷。大体表现非常显著,因为关节面一般完全消失,关节下软骨破坏或塌陷,导致股骨头形状显著变形。因为时间较短,所以并无骨赘形成。除了关节软骨缺失之外,还有其他的组织学表现,如非地图样分布的骨坏死灶、骨小梁骨折、骨折骨痂/重塑、周围有组织细胞性肉芽肿性炎围绕的坏死骨碎片、关节间隙有碎屑。大量骨碎屑也可聚集在滑膜,这一表现也基本提示快速破坏性关节病。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四)图10.股骨头的破坏性关节病。(A、B)图示大量骨碎屑聚集于滑膜内,常伴显著组织细胞性巨细胞反应;(C)关节表面脱落,软骨下硬化表现轻微,因为关节破坏的病程很快;与滑膜中相似的骨碎屑也可在关节腔内聚集,后者伴多灶坏死及骨折修复。

骨感染

骨的炎症或感染在活检标本中可能很难诊断,且难以治疗和根除。一般来说,骨的感染可因为“原发性”血行播散所致(主要是儿童),或因为相邻软组织持续感染或炎症、以及创伤(如踩到钉子、长期溃疡)等导致的“继发性”表现。潜在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穿透伤、静脉用药、免疫抑制、异物植入(如心脏瓣膜、关节置换)等。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发生骨感染的风险增加,最常见累及脊柱和肋骨。应用四类药物(指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的患者可发生少见部位的骨感染,如胸锁关节、耻骨联合,常见铜绿假单胞菌所致。镰刀型贫血患者发生沙门氏菌骨感染的风险升高。

骨感染的早期,影像学表现一般并不明显,但也可出现境界不清的透光区、长骨干骺端的穿透区等。随着病变进展及广泛髓内骨破坏,可出现骨膜反应,有时会伴软组织受累(脓肿),类似原发肉瘤。个别情况下,部分坏死骨会在溶骨性缺损内形成高密度区。

组织学上,骨感染可分为急性(发病2周内)、亚急性(发病一至数月)、慢性(一般超过数月)。急性血源性骨感染更多见于儿童,一般累及长骨干骺端。除局部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运动受限、关节肿胀)外,儿童血源性骨感染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易怒、不适。成人骨感染一般为“继发性”,与潜在危险因素有关。

骨感染的明确诊断取决于细菌培养阳性、骨活检组织学改变,前者可通过血压或骨组织进行培养。仅凭组织学诊断骨感染还有一定争议。不过,本文原作者认为符合如下标准的时候可以做出诊断:(1)炎症;(2)骨破坏、和/或骨损伤及重塑的证据;(3)临床背景(如无典型外伤但临床考虑感染)。

急性骨感染中,中性粒细胞为主,伴骨坏死和活动性重吸收,有显著破骨细胞活性。随着骨感染进展,淋巴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开始占据主要地位(即慢性骨感染)。此外,有骨髓纤维化、修复和瘢痕的表现。不过,慢性或缓解期骨感染中的这些组织学改变可能非常不特异,必须结合临床才能得出诊断。罕见情况下,可有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真菌导致的肉芽肿性骨感染。系统性结节病累及骨的时候,也可能会类似骨的肉芽肿性感染。可疑系统性结节病的情况下,本文原作者建议按照下述方法签发报告:肉芽肿性骨感染,详见备注;备注部分则列出结节病是可能的鉴别诊断之一,尤其肉芽肿境界清楚、非坏死性、特殊染色未见病原体的情况下。

骨感染的治疗方面,需手术清创、且总是需要较长时程的静脉应用抗生素。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四)图11.骨感染(骨髓炎)。(A)急性期,X线平片在胫骨远端干骺端见境界不清的透光区;生长板开放,提示为未成熟骨组织;(B)急性骨感染的特征是显著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取代了骨髓,伴骨坏死和活动性修复,有显著破骨细胞活性;(C)随着病变的进展、和/或未充分治疗,则急性骨感染可以进展为慢性,散在小梁间的纤维化、骨重塑、淋巴浆细胞性炎症。(D)图示一例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骨感染(脊柱结核又称Pott病),有特征性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一)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二)

病理医师强基础-非肿瘤性骨病理(三)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