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四)

 华夏病理 5180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张仁亚,王强

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病理特征

黏液表皮样癌由三种类型瘤细胞构成,分别为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表皮样细胞。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中,以低分化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主,黏液细胞稀少,常需黏液染色才能识别出来。瘤细胞可呈鳞状表现,但细胞间桥罕见、并无角化。细胞核非典型和坏死显著。免疫组化方面,大部分瘤细胞阳性表达鳞状标记(p63、p40、CK5/6),不表达SMA、S100、AR、HER2。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四)图4.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的代表性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A)结构上,主要为实性生长;(B)瘤细胞主要为表皮样细胞或中间型细胞;细胞核有显著非典型。(C)阿辛兰染色可以显示有少量黏液细胞;(D)免疫组化p63弥漫阳性。

RT-PCR检出CRTC1/3::MAML2融合、或FISH检出MAML2重排,可以确诊为黏液表皮样癌。不过,有研究发现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中基因重排的检出几率低,且可见于其他的癌,具体如涎腺导管癌、转移癌、分泌性癌、玻璃样变的透明细胞癌、NUT癌。因此,诊断“无MAML2重排的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时要慎重。

鉴别诊断

主要为鳞状细胞呈实性生长表现的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中,要注意鉴别鳞状细胞癌,有时较为困难。需要注意的是,黏液表皮样癌一般并无角化,且至少局灶存在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涎腺导管癌表达AR和GCDFP-15,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表达p63和CK5/6。此外,涎腺原发的鳞癌极为罕见,大部分涎腺鳞癌是其他器官鳞癌的转移,因此临床信息对于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如果检出MAML2基因重排,则可确诊黏液表皮样癌。不过,MAML2阴性的情况下,即使形态学可疑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也要诊断“高级别癌、非特指”,因为有其他类型肿瘤的可能。对于存在高级别间变性癌和典型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应考虑诊断为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高级别转化。

临床意义

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55%。其治疗与其他高级别涎腺癌的治疗相似。

涎腺癌高级别转化

病理特征

涎腺癌的高级别转化,是指在低级别至中级别涎腺癌的背景中出现高级别组织学形态。该现象类似骨及软组织肿瘤中的“去分化”。这一现象虽然罕见,但却是涎腺病例中早已明确的概念。高级别转化成分表现为“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并无此前原有癌的特征性组织形态表现。此前的癌和高级别转化的成分一般会有明确分界,但也有些病例会混杂在一起、或有过渡区。高级别转化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有过报道,具体如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上皮-肌上皮癌、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玻璃样变的透明细胞癌、多形性腺癌、分泌性癌。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四)图5.腺样囊性癌伴高级别转化的代表性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A)筛状型腺样囊性癌成分(左侧)和高级别转化成分(右侧)分界清晰;(B)腺样囊性癌成分呈典型的筛状生长;(C)高级别转化成分为实性生长,伴显著非典型;(D)高级别转化成分中,calponin免疫组化未见肌上皮细胞。

鉴别诊断

如果活检中仅见高级别癌成分,则很难诊断高级别转化,但肿瘤特异性免疫组化或遗传学检测可能会提示其来源。大量嗜酸性胞质,且表达AR、GATA3、GCDFP-15、HER2,则倾向于诊断涎腺导管癌、而不是高级别转化。切除标本中,广泛取材、仔细检查所有切片,对于检测此前存在的低级别或高级别癌至关重要。

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涎腺癌的高级别转化会表现为侵袭性临床表现,而与此前存在的低级别或中级别癌成分无关。高级别转化区域所占比例可能会影响复发及转移的几率。文献中有一例伴高级别转化的ETV6::NTRK3融合分泌性癌用TRK抑制剂恩曲替尼得到了成功治疗。

涎腺癌,非特指类型,高级别

非特指类型的涎腺癌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即肿瘤并不符合具体的其他组织学类型。除了前述类型的肿瘤外,还要注意排除神经内分泌癌、NUT癌、转移癌。

表2.代表性高级别涎腺癌的特征总结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四) 

 ——全文完——

往期回顾: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一)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二)

涎腺肿瘤病理深入学-涎腺癌中的高级别问题(三)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