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病种简析
腺泡细胞癌
文献中至少有32例肺部原发腺泡细胞癌的报道。该组肿瘤一般与支气管或气管有关,但也有2例位于深部肺实质。4例发生于4-12岁儿童,其中3例伴异物。因此有人提出肺部腺泡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可能和异物的长期刺激有关。
腺泡细胞癌一般表现为实性或微囊性生长,细胞为多边形、浆液性腺泡样细胞,内有大量颗粒状胞质,细胞核圆形、低级别。大部分病例会有透明细胞成分,部分病例中罕见黏液细胞。肺部腺泡细胞癌与头颈部、乳腺腺泡细胞癌之间存在某些特征差异,详见表3。
表3.涎腺、乳腺、肺或气管腺泡细胞癌的特征比较
从组织形态学及分子特征来说,乳腺腺泡细胞癌为三阴型乳腺癌的亚型之一、而不是真正的涎腺型肿瘤,因此有人提出肺部腺泡细胞癌是否也最好归类为肺腺癌的亚型、而不是涎腺型肿瘤。表3中相关比较也体现了这一点。
肺部原发腺泡细胞癌需注意鉴别肺腺癌,免疫组化会有帮助:肺部腺泡细胞癌不表达TTF-1、p40、p63。所以肺部原发腺泡细胞癌的实际诊断中鉴别应注意加做一组免疫组化标记:TTF-1(排除肺腺癌),p63(排除玻璃样变的透明细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mammaglobin和S100(排除分泌性癌)。有4例肺部原发腺泡细胞癌合并了类癌,且神经内分泌标记在腺泡细胞癌成分也是阳性;肺部单纯的腺泡细胞癌并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
肺部腺泡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要比肺部其他的癌更为惰性。有纳入25例、随访时间长达8年的研究并未发现死亡病例,1例复发,2例有淋巴结转移。
分泌性癌
据本文原作者所述,文献中仅有4例肺部原发分泌性癌的报道,患者年龄51-66岁不等,除1例外,其余3例均发生于支气管内。
该组肿瘤形态学为实性、管状、微囊状、乳头状混杂,细胞为低级别上皮样,胞质丰富、嗜酸性,伴嗜酸性分泌物。免疫组化方面,肺部分泌性癌阳性表达CK7、S100、mammaglobin,不表达TTF-1、p40和p63,与头颈部分泌性癌的免疫组化特点一致。2例肺部分泌性癌FISH检测查见ETV6重排;1例基因融合检测确定有ETV6::NTRK3融合,1例免疫组化pan-TRK阳性但FISH检测ETV6结果阴性。与此类似,头颈部分泌性癌中90%具有ETV6::NTRK融合。
图8.分泌性癌。(A)本例肿物位于肺门处,可见管状及乳头状生长方式,且似有模糊的腺样结构;并可见嗜酸性分泌物;(B)瘤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方面,瘤细胞局灶表达mammaglobin(C),弥漫表达S100(D)和SOX10(E);断裂探针FISH检测证实有ETV6重排(F)。
头颈部分泌性癌对TRK靶向治疗有效,因此诊断出肺部分泌性癌可能也有生物学检测和治疗的相关意义。分泌性癌中,细胞核形态温和、胞质颗粒状,可能会因此而类似腺泡细胞癌。免疫组化表达mammaglobin、存在黏液卡红阳性的分泌物、PAS阴性,有助于鉴别。需要注意的是,mammaglobin阳性偶见于多形性腺瘤、涎腺导管癌、多形性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因此需注意结合形态学特征进行解读。无真正的鳞状特征,无杯状细胞,p63阴性,有助于鉴别分泌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腺癌的细胞异型性要比分泌性癌更为显著。
有2例肺部分泌性癌证实有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还有胸膜侵犯,但未长期随访。头颈部分泌性癌一般为惰性,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高达25%,但罕见远处转移。
涎腺导管癌
文献中有3例肺部原发涎腺导管癌的报道,患者年龄55-82岁。2例发生于近端支气管,1例临近胸膜,所有病例均充分排除了转移可能。该组病例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与乳腺导管癌相似,结构呈管状或筛状,并有粉刺状坏死。免疫组化均至少局灶表达GCDFP-15、HER2、AR,不表达TTF-1。
肺部原发涎腺导管癌需鉴别筛状结构为主的肺腺癌,这种情况下也有相当大比例为TTF-1阴性:有研究中为17%,此外,也有一定几率表达AR、GCDFP-15和HER2。因此,肺部原发涎腺导管癌的诊断只有在所有上述标记均表达、且呈经典形态时才可以,以避免误判经典的肺腺癌。
预后方面,上述报道中有1例确诊19个月后死于脑转移,1例切除术后1.5年未见肿瘤复发,另一例无随访数据。原发于头颈部的涎腺导管癌一般为侵袭性,但对HER2靶向治疗有效。因此对于肺部原发涎腺导管癌的治疗可能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导管内癌
导管内癌此前称为低级别涎腺导管癌,其形态学类似乳腺的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文献中有两例发生于肺部的报道,患者年龄分别为63岁、67岁,且均表现为支气管内肿物。
导管内癌也是由两种成分构成的涎腺型肿瘤,即上皮成分和肌上皮成分。上皮成分形成实性、筛状、微乳头状结构,总体呈圆形巢状;瘤细胞巢周边有完整或显著的扁平肌上皮细胞围绕。上述两例肺部导管内癌都有p63阳性的肌上皮细胞。1例瘤细胞表达AR,符合大汗腺表型,且表达TTF-1;另一例不表达AR,但表达S100、SOX10、mammaglobin,符合闰管/嗜酸细胞表型。头颈部导管内癌中,大部分存在RET易位,但这一特征也可见于约1%的非小细胞肺癌。上述肺部导管内癌病例中,1例具有KIAA1217::RET融合,但这一分子特征也曾报道于一例腺泡为主的肺腺癌中。
——全文完——
往期回顾:
病理腺中腺之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一)
病理腺中腺之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二)
病理腺中腺之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三)
病理腺中腺之肺原发涎腺型肿瘤(四)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