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一)

强子 华夏病理 149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二)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三)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四)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五)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六)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七)

骨原发肿瘤包括一组形态学表现不一、遗传学变化多样的异质性病变,具体涉及良性及恶性多种类型。该组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但大部分具有疼痛,尤其夜间疼痛更是具有诊断意义。病理医师面对骨肿瘤都会坚持一个原则,即骨肿瘤病理诊断需做到临床、影像学、组织学三结合,方能尽量避免误诊误判。不过,针对具体瘤种,其诊断策略却各有侧重。

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Royal National Orthopaedic Hospital)专家Flanagan及Lindsay曾在《Pathology》杂志就骨原发肿瘤的诊断策略做了详尽阐述,具体涉及成软骨性肿瘤、成骨性肿瘤、富于巨细胞的肿瘤、纤维骨性(fibro-osseous)病变、小圆细胞肿瘤以及相对少见的病变如脊索瘤。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希望能更加便于病理同仁的理解和掌握。

一.骨原发肿瘤诊断一般思路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骨原发恶性肿瘤其实并不多见,因此骨病理诊断中恶性病变首先应考虑是否为转移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甚至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同时还应注意排除骨原发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确定为骨原发肿瘤后,则应尽量做出准确分类。

骨原发肿瘤大致可分为成软骨性、成骨性、富于巨细胞性、纤维骨性、圆细胞型肿瘤及脊索肿瘤。骨原发肿瘤大部分组织学上会有谱系性,比如骨肉瘤可为软骨母细胞性,间叶性软骨肉瘤可为伴软骨-骨性细胞外基质的圆细胞、“Ewing”样表现,软骨母细胞瘤可为不成熟软骨并伴丰富的破骨细胞成分,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ur)则会表现出一系列形态学特征且伴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

骨肿瘤组织病理诊断需结合临床信息及影像学结果,活检标本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同时,影像学还可以为活检部位的准确判定起到指导作用。就骨原发肿瘤部位来说,不能简单的定位至解剖学所命名的骨,还应尽量准确表明是位于“骨表面”、还是骨皮质、以及有无累及髓腔等,对于非骨表面者则应注意具体部位,如骨骺处、干骺端、骨干处;这方面信息有一定程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详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骨肿瘤常见鉴别诊断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一)

需要注意的是,表1中仅列出了相对重要的鉴别诊断考虑,并未涉及全部病变。

二.骨原发肿瘤特有的组织学特点及名词

肿瘤内有板层状宿主骨的残留,可视为恶性组织学证据。该现象最初描述于1985年,反应了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当然,无此现象并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是取材不足所致,或肿瘤生长实在太快、以至于将周围宿主骨完全破坏。

如患者有骨折病史或手术史,则宿主骨也可被取代、并出现宿主骨位于病变中的现象,可能造成诊断陷阱。

骨骼包绕肿瘤,则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见于高分化软骨性肿瘤。这类肿瘤一般完全、或部分被骨骼包绕,这一现象反应出肿瘤生长极为缓慢、以至于诱发了骨髓中细胞的骨形成。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一)

图1. 左:内生性软骨瘤。该肿瘤具有透明样基质,其中均匀分布软骨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致密,可能会误判为有核分裂。这一成熟软骨性肿瘤周围围绕一圈板层骨(*所示)。右:经典的内生性软骨肉瘤,I级。镜下为软骨性肿瘤,具有透明样基质,其中的软骨细胞分布轻度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致密。不过,其中可见宿主骨受累(*所示)。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Flanagan AM.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bone tumours[J].Pathology,2017,49(7):675-687.

DOI:10.1016/j.pathol.2017.08.003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