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二)

强子 华夏病理 680 评论
[导读] ​ 编译整理:强子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一)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三)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四)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五)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六)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七)

. 成软骨性肿瘤

包括良性及恶性肿瘤在内的软骨性肿瘤可谓是最常见的骨原发肿瘤,也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一般可分为经典型、非经典型两类,所谓经典型是指与关节处的非肿瘤性透明软骨极为相似,良性者如内生性软骨瘤、骨软骨瘤,恶性者如中央型软骨肉瘤、外周性软骨肉瘤;非经典型则包括软骨母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去分化软骨肉瘤、间叶性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经典型软骨性肿瘤

A.内生性软骨瘤及中央型软骨肉瘤

内生性软骨瘤在所有软骨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其年龄分布非常宽泛,自10余岁直至70岁均可发生。因为该肿瘤常为偶见,因此其具体发病率并不清楚;可以发生于多处骨骼,但手、足处小骨更为多见,中轴部位极为罕见。内生性软骨瘤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仔细研判影像学基本可以作出明确诊断。不过,有少部分病例可以出现进展、并转化为经典的中央型软骨肉瘤。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二)

2:内生性软骨瘤及经典型中央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左图示内生性软骨瘤MRI所见,左足第五趾近节趾骨近端表现为境界清楚、膨胀性生长的分叶状、软骨性肿瘤,可见特征性点状钙化,但无骨膜反应,也未累及软组织。右图示II级软骨肉瘤MRI所见。该例患者为Ollier病,具有多发软骨性肿瘤,最大一处位于左侧髂骨上缘及左侧髋臼上方。该肿瘤MRI中质地不均,伴骨组织破坏,并伴骨膜反应。

组织学上,内生性软骨瘤可见大量透明性间质,周围常包裹一圈成熟板层骨。软骨细胞一般少量,细胞核中染色质呈闭合状态,核仁不明显。内生性软骨瘤和I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差异不大,有时很难区分;这方面研究也早已表明在组织病理医师之间,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也并不理想。有鉴于此,对于这类病变本文作者常报告为“高分化软骨性肿瘤”。当然,本文作者并不建议用“低级别软骨性肿瘤”,因为只有恶性病变才进行分级。

对于软骨肉瘤来说,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与病理医师进行诊断时,粗针穿刺活检中组织学分级与后续切除标本中的分级相关性较好。病变自良性(及内生性软骨瘤)向恶性(即IIIIII级软骨肉瘤)的转化,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软骨细胞出现双核、透明间质减少并出现黏液样改变。I级软骨肉瘤有透明间质,软骨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呈闭合状态,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可见残留宿主骨,其中残余骨小梁可以有坏死表现。II级软骨肉瘤间质为黏液样及透明表现,软骨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呈开放性,核仁明显,偶有核分裂。III及软骨肉瘤细胞极为丰富,细胞核具有多形性,核分裂每10个高倍视野2个或以上。

骨原发肿瘤诊断策略概述(二)

3. 左上:内生性软骨瘤。该肿瘤具有透明样基质,其中均匀分布软骨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致密,可能会误判为有核分裂。这一成熟软骨性肿瘤周围围绕一圈板层骨(*所示)。右上:经典的内生性软骨肉瘤,I级。镜下为软骨性肿瘤,具有透明样基质,其中的软骨细胞分布轻度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致密。不过,其中可见宿主骨受累(*所示)。左下:经典型中央型骨肉瘤,II级。镜下为富于细胞的软骨性肿瘤,间质为黏液样,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中染色质呈开放性,可见显著核仁。右下:经典型中央型骨肉瘤,III级。可见大量非典型细胞,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呈开放性,核分裂易见;核分裂≥2/10HPF则分级为III级。

手、足处小骨的软骨肉瘤极为罕见,这些部位要诊断软骨肉瘤需影像学上可见明确的宿主骨破坏。手、足处小骨的软骨肉瘤转移潜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文作者甚至会在自己的报告中写明“指/趾骨处的软骨肉瘤转移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内生性软骨瘤与长骨处I级经典型中央型软骨肉瘤的治疗,一般是刮除,临床预后极好。因此从治疗角度,也可以将其统称为“高分化中央型软骨性肿瘤”。相反,II级、III级的经典型中央型软骨肉瘤则为高级别病变,如仅刮除则局部复发风险高,且可以转移,因此需局部广泛切除。II级软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50%,转移几率10-15%III级软骨肉瘤进展所有中央型软骨肉瘤的10-15%,但其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为5%,转移几率高达50%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说,IDH1/2突变对于软骨性肿瘤如内生性软骨瘤、经典型中央型软骨肉瘤、骨膜软骨瘤/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这组肿瘤中仅约60%可查出这一突变。不过,鉴别诊断中可能涉及到的类似病变如骨软骨瘤、滑膜软骨瘤病、软骨肉瘤中的透明细胞型、外周型、间叶性以及骨肉瘤等,均无此突变。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Flanagan AM.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bone tumours[J].Pathology,2017,49(7):675-687.

DOI:10.1016/j.pathol.2017.08.003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