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非典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
1994年,有作者报道了一组6例非典型梭形细胞型脂肪瘤样肿瘤,当时他们称之为“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并认为是前述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的谱系之一。形态学上,该组肿瘤具有非典型梭形细胞、数量不等的脂肪性成分;生物学行为方面存在局部侵袭性(常见局部复发),罕见转移和去分化。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主要得益于ALT/WDL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这类肿瘤的分类有了更新:2917年,Marino-Enriquez等人报道了一组232例生物学行为属于中间型的肿瘤,将其称为“非典型梭形细胞型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r,ASLT)”,并总结这类肿瘤多见于男性,“尤其好发于四肢和肢带”。组织学上,该组肿瘤的描述为“比例不一的轻度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细胞、和/或脂肪母细胞,并有黏液样或胶原性的细胞外基质”。大部分病例表达CD34,约50%的病例不表达Rb,后者与RB1杂合性缺失有关。偶见MDM2的弱表达,但MDM2基因无扩增。随访数据表明,该组病例的复发率为12%(9/72),但未见去分化证据或转移。
同一年,也有人报道了一组21例“低级别脂肪源性肿瘤、伴多形性脂肪瘤样表现、但具有非典型细胞”的病例,其中的非典型特征包括非典型梭形细胞、多形性的(多核)细胞、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境界不清。相比筋膜下区域来说,该组肿瘤更多见于皮下,随访中有2例(n=12)出现了局部复发。分子检测表明13q14位点有遗传性异常,也包括RB1的缺失。作者提出,该组“非典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与最近所述的ASLT构成形态学谱系,并建议采用更广泛的命名,即“非典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pleomorphic lipomatous tumor,ASPLT)”。尽管这一肿瘤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特征方面与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 lipoma,SPL)存在一定重叠,但ASPLT的发生部位更为宽泛,且明确多见于四肢,也包括手部和足不,且局部复发几率更高。
2020年的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方案中,正式纳入了该组肿瘤,并将其归为“非典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ASPLT)”。2021年,Anderson等人另外报道了64例且主要着眼于“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的谱系。与其他报道一样,该组病例也主要是成人患者,多见于四肢(上肢多于下肢)。该组肿瘤内有数量不等的梭形及多形性细胞、脂肪母细胞,且常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方面,大部分病例RB表达缺失(79%)而CD34阳性(63%)。少数病例表达desmin(28%);MDM2免疫组化过表达仅为罕见(2%)。22例做了MDM2基因扩增FISH检测的病例结果均为阴性。28例有临床随访,仅1例(4%)出现了局部复发。
图7.非典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ASPLT)。该肿瘤的形态学特征是存在比例不一的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常伴有增大、多形、怪异的脂肪母细胞。
ASPLT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仍是ALT/WDL,且几乎所有的病例都需要通过免疫组化(MDM2、CDK4)或分子检测(最常见为FISH检测MDM2扩增)。
非典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Ø 最常见发生于中年至老年人,累及四肢和肢带;
Ø 比例不一的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细胞、脂肪母细胞(常为怪异、多形性表现),背景为黏液样至轻度黏液胶原性间质;
Ø 常见浸润性生长;
Ø 免疫组化方面,大部分都表达CD34、而Rb1表达缺失,偶见desmin表达,罕见MDM2阳性;
Ø FISH检测MDM2阴性。
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
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 lipomas,SPL)最常见累及年龄较大男性,主要发生于肩背部(颈部、肩部、上背部)。组织学上,这类良性脂肪瘤样肿瘤为数量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绳索样胶原、黏液样基质。随机分布有肥大细胞。花环样的多形性细胞、伴深染、多分叶状细胞核的情况并不常见(这也是最初称为多形性脂肪瘤的原因)。少见情况下可有假血管瘤样改变,但如果未能识别出SPL的其他显著特征则会造成诊断困难。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方面,梭形细胞以及可能存在的花环状多形性细胞二者总是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RB1一般表达缺失。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有desmin的阳性。大部分病例FISH检测结果为RB1缺失,但所有病例均无MDM2扩增。
图8.少见情况下,梭形细胞型脂肪瘤中会有特征性的花环样多核细胞。与更常见的梭形细胞相似,这些巨细胞也会强阳性表达CD34。
图9. 梭形细胞型脂肪瘤中的假血管瘤样亚型,其特点为不规则分枝状腔隙和结缔组织凸起。不过,仍有典型的均一梭形细胞、穿插胶原、散在肥大细胞的特点,且CD34弥漫阳性。
如果临床特点符合梭形细胞型脂肪瘤,即发生于中年至老年男性、部位为上背部、颈部、肩部的情况下,其诊断一般并不困难。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病理医师拒绝接受在年轻人、女性、非前述典型部位(如四肢)的梭形细胞型脂肪瘤。实际上,按照本文原作者的经验,以往的很多病例、尤其是现代分子检测手段出现之前的病例,虽然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细胞型脂肪瘤、但发生于年轻人、和/或非典型部位者,实际被武断的归为了ALT/WDL。
Ko等人对384例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进行了评估,其中男性331例(86%),女性53例;女性年龄一般要比男性更低(女性与男性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51岁、64岁),且女性更可能表现为发生于非典型部位(这一情况在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分别为68%、29%),女性更多见发生于四肢(这一情况在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分别为31%、10%)。
梭形细胞型/多形性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Ø 最常见发生于老年男性,部位多为背部、肩部和颈部的皮下组织;(发生于女性者多见于年龄更低、非肩背部的位置);
Ø 境界清楚,数量不等的脂肪细胞和梭形细胞,背景为纤维黏液样间质,散在绳索样胶原和肥大细胞;
Ø 存在数量不等的多形性、多核“花环样”巨细胞;
Ø 梭形细胞和多形性花环样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RB1一般是表达缺失的;
Ø FISH检测MDM2阴性。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从ALT/WDL入手了解脂肪源性肿瘤分子检测需求(一)
从ALT/WDL入手了解脂肪源性肿瘤分子检测需求(二)
从ALT/WDL入手了解脂肪源性肿瘤分子检测需求(三)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