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阑尾肿瘤病理新进展-腺癌篇(四)

强子 华夏病理 7421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阑尾腺癌的治疗

阑尾腺癌的治疗取决于组织学类型、肿瘤级别、肿瘤分期。确定手术、和/或化疗之前,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其他肿瘤病变可能,并做CT检查评估病变范围以及有无其他转移性病变。

黏液腺癌

对于手术可以达到切缘阴性、且病理方面没有危险因素的Tis或T1期阑尾黏液腺癌的来说,手术切除阑尾并随访即可。病变局限于阑尾、但病理方面有不良因素(如低分化、脉管侵犯、切缘阳性)的T1或T2期肿瘤,则需行右半结肠切除并对淋巴结进行切除以做分期。淋巴结阳性并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应进行辅助化疗。根据术中所见病变范围,随访方案可以是年度影像学检查,如果可疑有活动性病变则应进行腹腔镜检查。

对于有穿孔、但局限于右下腹的肿瘤来说,可能还要进行减瘤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减瘤术即手术切除所有大体可见的病变。后续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即腹腔应用加热后(42℃)的丝裂霉素C、时间1.5小时,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观病变。除减瘤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外,高级别局灶性病变患者也可能会进行网膜切除、右下腹腹膜切除、双侧卵巢切除。

非黏液腺癌

阑尾非黏液性腺癌的治疗和结直肠癌相同。鉴于该组病变具有侵袭性,因此所有阑尾非黏液性腺癌的患者都要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并淋巴结检查分期。有淋巴结受累的局限性肿瘤患者应进行辅助化疗;不过,淋巴结阴性的pT3或pT4期肿瘤患者也可考虑辅助治疗。

腹膜病变

对于有腹膜播散的患者来说,阑尾黏液腺癌的治疗取决于分期。大部分病例中,G1患者行减瘤术、后加腹腔热灌注化疗;G2患者也会进行减瘤术、后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但还会考虑术前或术后的化疗。G3患者(即有印戒细胞表现者)进行减瘤术、后加腹腔热灌注化疗,然后进行5-Fu为主的化疗。仅做系统化疗一般建议用于病变无法切除的患者。如果有非腹膜的远处转移,则应按照NCCN结直肠癌转移性病变时的相关指南进行治疗。也可考虑其他靶向性治疗,如针对错配修复蛋白缺陷、BRAF突变、HER2扩增等方向的靶向治疗。

阑尾的非黏液性腺癌中,约23-37%的病例会出现远处转移,如腹膜、肝脏、肺部。腹膜受累的患者可自减瘤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化疗而获益,具体请遵循NCCN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指南。

阑尾腺癌的预后

阑尾腺癌罕见,且组织学具有异质性,加之其命名常有改变,因此都导致对这类患者预后的相关数据很少、目前,最强的预后预测指标为肿瘤分级、组织学亚型、肿瘤分期;但解析这些特征对生存的影响还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些指标是相互具有关联的。

组织学分级是阑尾腺癌患者最重要的预后指标。肿瘤为G1的患者预后显著好于G2、G3者。文献中G1、G2、G3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1%、38-63%、33-32%。需要注意的是,对于G3病变(高级别)而言,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仅仅存在印戒细胞累及腹膜即可、还是有多少比例的印戒细胞累及腹膜(例如是存在于黏液池中还是侵袭基质)才具有预后意义。

文献中报道过的其他有预后意义的指标还有组织学类型、T分期。部分研究发现阑尾黏液腺癌预后可能好于非黏液腺癌,尤其IV期病变。其他研究已表明,T分期较高与预后差有关,尤其T4期肿瘤。

按照AJCC分期方案,不同组织学类型阑尾腺癌的分期在临床和病理方面都是相同的。不过,纳入最新的生存预后分析前瞻性数据时,AJCC阑尾专家组发现按照第九版AJCC分期方案,某些分期组别内部缺乏分层预后意义。比如,他们发现pT1或pT2期阑尾非黏液腺癌、伴淋巴结受累者生存预后竟然相当于淋巴结阴性的pT4a或pT4b阑尾非黏液腺癌。相反,阑尾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型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则与分期相关。因此,该专家组提出可能需要考虑新的分期方案。

最后,虽然阑尾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罕见,但有研究已发现,非黏液性肿瘤相比黏液性肿瘤来说,前者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更高,且淋巴结阳性与生存时间降低、疾病复发是有相关性的。就腹膜病变来说,淋巴结阳性并不影响生存。

 

——全文完——

往期回顾:

阑尾肿瘤病理新进展-腺癌篇(一)

阑尾肿瘤病理新进展-腺癌篇(二)

阑尾肿瘤病理新进展-腺癌篇(三)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