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四)

 华夏病理 412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一)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二)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三)

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详解-肿瘤性病变

发生于上消化呼吸道的肿瘤性病变,梭形细胞型表现者最常见为梭形细胞鳞癌、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其他间叶性肿瘤也应注意鉴别,如血管球周细胞瘤(glomangiopericytoma)、平滑肌瘤、外周神经鞘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鼻腔鼻窦双相型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不过,这些病变大部分并无显著炎症成分,因此本文并不进行深入讨论,仅关注部分会混有炎性纤维性病变的病种。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为良性毛细血管增生,镜下呈独特的分叶状结构,表面常伴糜烂,并有显著炎症细胞浸润;临床常见于口腔、鼻腔鼻窦。患者性别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20岁以前男性多见(男女之比4:1),育龄期则女性多见(尤其妊娠或口服避孕药者,男女之比1:4);40岁以后男女比例近似。临床表现为单侧鼻出血和/或梗阻性、无痛性肿物,由于症状突发,因此病史多较短。发生于鼻腔鼻窦的情况下,鼻中隔前部、鼻甲处要比鼻旁窦多见。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常表现为(带蒂)息肉状、质软结节。肿物基底或息肉颈部的上皮多呈领状,并常见继发性改变,如溃疡、出血、血栓形成。病变中的毛细血管呈分叶状、相互沟通的网状,内皮细胞肥胖,常有血管周围细胞的增生,间质为纤维黏液性。每一病变小叶中都有一个较大的中央静脉(滋养血管),周围有内皮细胞肥胖、形状不一的小血管。管腔自不明显、直至显著开放不等,受压静脉周围有完整的血管周细胞。总是可以查见核分裂,但无非典型核分裂。如病变位置表浅,可有继发性非特异性改变,如伴大量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间质显著水肿,并有混合性炎症细胞成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外渗。病变早期,血管数量较多、水肿显著;随着病变进展,纤维化更为明显,血管数量减少。不过,肉芽组织不会形成小叶状结构。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四)

图1. (左)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低倍镜下,上皮下血管增生、呈分叶状表现;(右)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病灶中央的滋养静脉,周边为富于细胞、衬覆内皮的裂隙样血管。

杆菌性血管瘤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常见于HIV感染或免疫缺陷患者,组织学表现为簇状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并伴血管增生,Warthin-Starry染色中可见多形性杆菌。血管肉瘤可能会表现为非常有迷惑性的低级别病变,但其血管网为杂乱、相互沟通表现,血管内皮有异型性,常见非典型核分裂、破坏性生长、肿瘤坏死。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肿瘤,并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细胞浸润。该肿瘤高达60%具有ALK基因重排,并有多种融合配体。ALK重排的情况更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40岁);但该肿瘤发生于头颈部的时候,患者年龄要比其他部位患者年龄大。对于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来说,并无性别差异。症状并无特异性。发生于鼻腔鼻窦的时候,最常见受累部位为上颌窦。

该肿瘤一般位于表面上皮下,可伴溃疡。可见骨骼受累,但脉管侵犯或神经周围侵犯并不常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境界并不清楚,无包膜,组织学表现为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疏松排列、呈模糊席纹状或轮辐状。肿瘤细胞呈梭形、星型、稍肥胖的上皮样至神经节样,位于疏松黏液样间质背景中,且富于炎症细胞。一般可见轴突样或蜘蛛样节细胞,细胞核偏位。肿瘤细胞的染色质呈空泡状,有小核仁,核内常见胞质性包涵体。胞质常呈纤维细丝状。偶有个别病例细胞丰富,梭形细胞呈致密束状、间质胶原表现更为显著。可见组织细胞、包括多核形态。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三种主要组织学表现:黏液样,富于细胞性,细胞稀疏性,这也表明该肿瘤具有连续的谱系性。发生于头颈部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约60%免疫组化中具有ALK表达,这与ALK基因重排有关,这一点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梭形肿瘤细胞还会局灶至斑片状、强度不等的表达SMA、MSA、calponin、desmin,高达30%的病例会局灶表达CK。病变中可见IgG及IgG4阳性浆细胞,这时候需鉴别IgG4相关病变。韧带样纤维瘤病中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炎症轻微或缺失,免疫组化ALK阴性而β-catenin细胞核强阳性表达。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四)

图2. (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见杂乱分布的梭形细胞增生,并伴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右)细胞稀疏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图中可见数个神经节样肌纤维母细胞(黑色箭头所示)。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L)是发生于鼻腔鼻窦(结外)、由成熟NK细胞或T细胞构成的淋巴瘤,呈血管中心性破坏性生长并有显著肿瘤坏死。该肿瘤具有细胞毒性表型,不管患者种族如何,几乎总是与EBV感染有关。对于流行地区来说(如东亚、中美洲、拉丁美洲),ENK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5%。

ENKL患者年龄分布宽泛,1-83岁均有相关报道,但大部分发生于相对年轻的成人(平均年龄35-45岁),男女之比为2.4:1。首发症状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肿胀、鼻腔梗阻、呼吸困难、黏膜红肿等,随着病变进展,可有广泛的颜面部中线破坏并伴鼻出血、疼痛、感觉异常。重要的是,该肿瘤可能需要多次活检才能确诊,这就会导致确诊延迟。临床常见溃疡、坏死、鼻中隔被破坏、腭部穿孔或破坏。

组织学上皮常见溃疡,偶伴假上皮瘤样增生。也可见肿瘤的亲上皮性,即肿瘤细胞在上皮内形成微脓肿样表现。几乎总是会有血管中心性及血管破坏性生长,非典型细胞位于血管壁内且血管壁伴纤维素性退行性变和/或血管内具有纤维素性血栓,因此导致广泛地图样、凝固性、缺血性坏死。小的浆黏液腺也会受到破坏,因此腺体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学表现多种多样,一般与病变发展的进程有关:背景为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反应性炎症表现,并伴有中等至较大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多形性、不规则、褶皱状或拉长表现,染色质粗糙颗粒状,胞质中等。核分裂易见,且可见非典型核分裂。一般并无多核巨细胞及肉芽肿。

弹力纤维染色有助于确定受破坏的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一般表达CD2、CD56、胞质型CD3,不表达CD5。EBV一般为阳性,可通过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他指标方面,CD43、CD45RO、CK7、p53会有程度不等的表达,而CD4、CD8、CD16、CD57阴性。约30%的病例中可见T细胞,此时会有相应免疫组化指标的阳性表达,如颗粒酶B、TIA1、perforin、CD5、CD8、T细胞受体。需要鉴别的大量病变几乎总是EBER阴性,这一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以例学病-鼻腔鼻窦炎性纤维性病变鉴别诊断要点详解(四)

图3.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左)低倍镜下可见局灶坏死及血管破坏(白色箭头所示);(右)高倍镜下可见显著异型及有核裂的细胞,EBER原位杂交检测,细胞核强阳性(插图所示)。

全文完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Thompson LDR. Algorithmic Approach to Fibroinflammatory Sinonasal Tract Lesions. Head Neck Pathol. 2021;15(1):120-129. 

doi:10.1007/s12105-020-01272-7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