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三)

强子 华夏病理 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病种详解

来自子宫的转移

所有类型的子宫内膜癌都可以转移至卵巢,如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癌肉瘤、透明细胞癌。这类肿瘤播散至卵巢时,一般会保持其在子宫内时的原有组织学特征。子宫内膜样癌多为柱状细胞,细胞核假复层,胞质嗜酸性,排列呈腺样或绒毛腺样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可能来源于子宫内膜异位。因此,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癌可能是来源于相似的前体子宫内膜细胞。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癌在分子特征方面也是相似的。因此,如果一个患者同时有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癌,建议进行分子检测以更好的明确相关肿瘤是否具有同源性。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一般表现为乳头状及腺样结构,可为复杂表现。病变中的细胞一般为高级别、细胞核有多形性、显著核仁。癌肉瘤为双相型肿瘤,即癌成分和肉瘤成分共同构成。其中的癌成分一般为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或浆液性癌,而肉瘤样成分则多为梭形、多边形。透明细胞癌的瘤细胞一般为靴钉样或多边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且可有多种不同生长方式,如管状-囊性、乳头状、实性。

 

无前驱病变也提示为转移,具体如囊腺瘤、交界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转移也可出现一系列成熟表现,且可以类似前驱病变。此外,子宫标本中存在深肌层浸润及淋巴血管浸润,则提示子宫来源。考虑子宫来源的转移性病变时,免疫组化WT1可有帮助。附件来源的浆液性肿瘤多为WT1阳性,而子宫内膜癌的转移一般为阴性。其他免疫组化指标帮助不大,因为具体着色特点会存在重叠。

 

来自子宫颈的转移

HPV相关及HPV无关的子宫颈腺癌均可转移至卵巢,其中最常见的是HPV相关的子宫颈腺癌。了解HPV相关子宫颈腺癌的分类,有助于区分原发和转移性肿瘤。按照Silva分类,子宫颈腺癌可分为A、B、C三种模式。A型即非破坏型浸润,其特点为边界清晰的腺体结构、无实性生长或淋巴血管侵犯;B型为早期或局灶的破坏性浸润,会有更具侵袭性的特征,如淋巴血管侵犯、促纤维增生或炎性间质内出现单个或小簇肿瘤细胞;C型为弥漫性破坏性浸润,表现为最具侵袭性的特征,如伴广泛促纤维增生表现的弥漫性浸润性腺体、成角或小管状腺体、实性生长。B型和C型具有浸润性特征,可出现转移;有趣的是,A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大,但却有卵巢转移的相关报道。

 

卵巢内转移性HPV相关子宫颈腺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细胞核增大、深染的细胞。核分裂一般见于顶端,而凋亡小体一般见于基底部分。此外,无前驱病变则要考虑转移可能。HPV无关子宫颈腺癌中的胃型腺癌转移至卵巢的情况也有过报道,这类肿瘤的特点是细胞胞质丰富、淡染至透明、嗜酸性,细胞分界清晰。部分病例中还曾出现过的典型特征有:分叶状子宫颈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单细胞浸润、细胞失去黏附性、印戒细胞分化。子宫颈腺癌转移至卵巢的评估中,常用免疫组化指标有WT1、PAX8、p16;如果强烈考虑子宫颈肿瘤,也可考虑HPV原位杂交,此方法检测的是HPV的RNA,要比p16更为敏感。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三)图4.HPV相关子宫颈腺癌转移至卵巢。免疫组化p16弥漫、强阳性,高危型HPV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

 

来自乳腺的转移

乳腺导管癌和小叶癌均可转移至卵巢。转移性乳腺癌呈现多种生长方式,可与原发乳腺癌中所见相似。例如,转移性导管癌常表现为巢状、条索状、腺样及筛状生长;转移性小叶癌的特点则是表现为单行线状排列的条索及弥漫性生长。多数病例可见被显著水肿条带分隔的肿瘤结节。转移性乳腺癌病例中也有印戒细胞的报道。评估转移性乳腺癌时,需考虑的免疫组化指标有CK7、CK20、PAX8、ER、PR及GATA3。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三)图5.乳腺小叶癌转移至卵巢。

 

畸胎瘤的评估

卵巢肿瘤的评估中,一定要注意寻找有无畸胎瘤的证据,因为体细胞型恶性肿瘤可源于畸胎瘤。畸胎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转化是发生鳞状细胞癌;但腺癌也有过报道。图6即为发生于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背景中的肠型腺癌实例。存在成熟型畸胎瘤成分,一般可排除转移可能。不过,也要考虑碰撞瘤的可能性,即非卵巢原发肿瘤的转移灶与畸胎瘤相邻存在。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三)图6.发生于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背景中的肠型腺癌;图中可见皮肤和脂肪组织形成的肿物,即畸胎瘤;但部分区域为肠型腺癌特征。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一)

读文献,学病理-恶性上皮性肿瘤转移至卵巢(二)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