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华夏病理 3 评论
[导读] 作者:病理小言


 这例血管肉瘤发生在12岁女孩双侧卵巢,极罕见以此为例,详解罕见疑难病例基于形态学、辅以免疫组化的诊断思路。

线下会诊

原单位送检HE染色切片24张,免疫组化染色切片36张。

形态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大类

形态学可以确定恶性肿瘤,以细胞学加结构特征作为鉴别诊断的线索,参考《软组织肿瘤》第7版。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注:远程会诊观察到的不同成熟程度的“肌样细胞”,更可能代表原始内皮细胞的不同分化,支持证据包括胞质空腔、空腔内单个红细胞、不完好的血管结构、血管腔内乳头状内皮增生、血管腔融合、血池,等

 

文本框5.5上皮样软组织肿瘤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文本框5.6圆细胞软组织肿瘤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文本框5.8软组织出血性病变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注:远程会诊未重视出血性病变,误认为恶性肿瘤常见的继发性出血(出血囊性变)。

 

至此,得到三个主要鉴别诊断:上皮样血管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好在它们都有相对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免疫组化

在原单位免疫组化项目的基础上,重复检测肌源性标记物(结果全部阴性),加做血管内皮标记物(ERG,结果弥漫阳性),加做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标记物(TFE3,结果阴性)。也重复了广谱CK,进一步排除癌。

病理诊断(含免疫组化)

左侧卵巢表面、左侧卵巢肿物、右侧卵巢肿物:

-上皮样恶性肿瘤,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符合上皮样血管肉瘤(参见备注)

诊断备注:

左侧卵巢表面、左侧卵巢肿物和右侧卵巢肿物的HE切片均显示上皮样恶性肿瘤,生长方式大部分类似腺泡状结构,小部分呈实性片巢状,背景促结缔组织增生伴明显出血肿瘤细胞核小至中等大小,核圆形至卵圆形,轻至中度核异型,少数核呈梭形。胞质多少不等,部分胞质强嗜酸性,印戒样并将核挤压成新月形少数细胞呈梭形也有较多肿瘤细胞含有丰富的透明胞质并形成腺泡状结构。可见核分裂象,未见坏死。原单位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pan-EMA-CK8/18-Vimentin+PAX-8-WT1-ER-PR+α-inhibin-CD10-β-catenin+Calretinin-FOXL-2+CD117+CD56+CD99+SALL4-MPO-CD34-CD31弥漫+D2-40-S-100-HMB45-Melan-A-CgA-Syn-SMA-Desmin局部+Myoglobin-CD117局灶弱+Ki-67+20%),INI-1+,未缺失),BRG1+,未缺失。我单位补充或重复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ERG弥漫+),CK广-myoD1-myogenin-myosin-Desmin-TFE3-CDK4-。肿瘤的形态和免疫组化支持上皮样血管肉瘤的诊断。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续) 

图1.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左:CD31;右:ERG

 

未完待续,下期详解诊断思路。

 往期回顾:

病例分享 | 卵巢血管肉瘤1例详解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