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病理小言
这例血管肉瘤发生在12岁女孩双侧卵巢,极罕见。以此为例,详解罕见疑难病例基于形态学、辅以免疫组化的诊断思路。
病史
女,11岁,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超声检查:盆腔肿物声像,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昨晚下腹痛明显加重,今晨至我院急诊。
现患者感下腹痛明显,无他处放射痛,无肛门坠胀感,无恶心呕吐,急诊拟“1.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卵巢囊肿蒂扭转?”收入院。
经阴道及腹部超声探查:子宫形态正常,大小为35×35×23mm,肌层回声分布均匀,内膜回声均匀、居中,厚约8mm,宫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盆腔内见范围约99×96×79mm混合回声团,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其内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其旁可见大小约65×47×44mm稍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两者似可见相连,CDFI:其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检查结论:盆腔占位性病变,来源及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子宫未见明显占位病变(注: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占位病变。双侧输尿管上、下段未见扩张。右下腹阑尾区内未见明显实质性占位病变)。
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子宫大小约4cm×4cm×3cm,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左侧附件区与子宫后壁及后盆壁及肠管致密粘连,左侧卵巢囊性增大,约12cm×10cm,可见一破口,表面见凝血块附着,左侧输卵管水肿,左侧卵巢增大,约8×7cm,盆腔无积液。(临床未描述右卵巢情况,仅在术中送检时注明“取右侧卵巢肿物少许送检”)。
大体检查
主要取材部位:双侧卵巢肿物
1、冰冻(左侧卵巢表面)灰褐色破碎组织多块,大小2×0.8×0.4cm。
2、冰冻(左侧卵巢肿物)灰白灰褐色破碎不规则组织一堆,大小2×1×0.5cm。
3、冰冻(右侧卵巢肿物)灰白灰褐色破碎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1×0.8×0.6cm。
4、另送(左侧卵巢肿物)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7×7×3cm。
5、另送(右侧卵巢肿物)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7×7×2.5cm。
组织学检查
远程会诊共上传4张HE切片。
仔细观察了具有代表性的第一张切片:肿瘤细胞小,圆形至卵圆形,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部分肿瘤细胞含有较丰富的透明至嗜酸性胞质,呈腺泡状排列。少数肿瘤细胞弥漫实性排列,胞质稀少,嗜酸性,核呈弯月形,位于细胞一边,略呈印戒样,似横纹肌母细胞形态。背景间质内多灶性出血囊性变,个别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第二张切片和其余切片:个别大巢状腺泡结构的中央退变,形成中空的囊腔。少数肿瘤细胞核变长,胞质更多、拉长,横纹肌母细胞形态更明显。
图1.第一张切片,数字切片,超低倍显示切片全貌。切片中有三种形态:图中央的红线范围为出血区,左侧腺泡区(腺泡状结构),右侧小细胞区(小细胞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
图2.出血区局部放大。左下方示明显的出血灶和纤维素性物质。此图貌似血肿壁的纤维母细胞反应。但仔细观察,发现上皮样小细胞过渡为胞质较多的嗜酸性或透明胞质,并移行为卵圆形至短梭形细胞。分布杂乱伴核异型性,结合免疫组化认为这里也是肿瘤成分,而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继发性出血囊性变。(400倍放大)
图3.其他切片中的出血区。左侧有两个原始卵泡,未必是卵巢原发,至少表明肿瘤与卵巢关系密切。上皮样细胞围绕不完好的血管结构,血管腔吻合,血管腔内乳头状内皮增生,需考虑血管肉瘤。(200倍放大)
图4.腺泡状结构。(100倍放大)
图5.腺泡状结构。(200倍放大)
图6.腺泡状结构。小圆形细胞,胞质嗜酸性至透明,非粘附性,被粗细不等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腺泡状结构。具有腺泡状结构的软组织肉瘤,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为代表。(400倍放大)
图7.小细胞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40倍放大)
图8.小细胞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100倍放大)
图9.小细胞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非粘附性上皮样小细胞,聚集成巢状或不规则条索状,伴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样间质。(200倍放大)
图10.第二张切片,上皮样细胞巢周围出现明显肌样特征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含量从左下方箭头所示的少、印戒样,到左上方箭头所示的胞质含量中等,胞质含量渐增至右下方箭头所示的胞质丰富。图中还有些细胞的胞质含量更多、拉长,形成梭形细胞形态。(200倍放大)
远程病理诊断(含免疫组化)
原单位免疫组化:CKpan-、EMA-、CK8/18-、CgA-、Syn-、CD56+、WT1-、D2-40-、Calretinin-、Vimentin+、SMA-、Desmin局部+、Myogenin-,Myoglobin-、MyoD1-、CD34-、CD31+、S-100-、HPM45-、Melan-A-、α-inhibin-、F0XL2灶+、ER-、PR灶+、CD10-、SALL4-、B-catenin膜+、CD99+、MPO-、CD117+、INI1(+,未缺失)、BRG1(+,未缺失)、Ki67(+,热点区域40%)。
远程报告:(左侧卵巢表面、左侧卵巢肿物、右侧卵巢肿物):小细胞恶性肿瘤(参见备注)
诊断备注:
左侧卵巢表面、左侧卵巢肿物和右侧卵巢肿物的HE切片均显示小细胞恶性肿瘤,生长方式大部分类似腺泡状结构,小部分呈实性片状。核小,圆形至卵圆形,少数核呈梭形。胞质多少不等,部分胞质强嗜酸性,呈印戒样将㧡挤压成新月形,呈横纹肌母细胞样特征。少数细胞含有拉长的嗜酸性胞质,梭形核,呈明显的横纹肌样特征。也有较多肿瘤细胞含有丰富的透明胞质并形成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幼稚,核分裂象丰富。以上形态学符合小细胞恶性肿瘤,首先考虑横纹肌肉瘤,需鉴别多种罕见肉瘤(包括血管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
待线下会诊和免疫组化必要时加做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
简评
关于部位:本例是一侧卵巢原发肿瘤并继发性累犯盆腔和另一侧卵巢,还是盆腔原发肿瘤并继发性累犯双侧卵巢,又或是双侧卵巢原发并继发性累犯盆腔?
根据术前超声和手术记录,无法确定。如果按体积估算,左卵巢病变约占总体病变的3/4,切片中病变边缘查见原始卵泡(图3),则左卵巢原发的可能性较大,至少表明肿瘤主体位于卵巢。
未完待续,下期公布线下会诊结果和诊断思路。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