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

强子 华夏病理 7228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伴上皮样形态的GIST

大部分GIST都是梭形细胞构成的;其他少见组织学表现还有上皮样、混合型(即上皮样和梭形混合),罕见情况下还有多形性者。上皮样GIST更多见于胃部,患者多为儿童及年轻人。在伊马替尼出现之前、对1765GIST的经典研究中,梭形细胞者占比50%,上皮样占比40%,其余10%为混合型。KIT突变阴性者大部分为上皮样,但上皮样GIST免疫组化检测kit一般会有表达。发生于儿童及年轻人的上皮样GIST,应马上想到用SDHB免疫组化来筛查SDH是否缺失。

上皮样GIST出现诊断困难的几率要高于梭形细胞型GIST。上皮样GIST的重要鉴别诊断包括: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由于kit蛋白广泛表达于黑色素瘤,因此这是重要陷阱之一。约20%的黏膜黑色素瘤会有KIT突变。其实在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之前,KIT突变也是可能的干预靶点之一。相反,部分上皮样GIST会表达Melan-A。偶有GIST(包括上皮样及梭形细胞型)会表达CK,有时发生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最后还要注意,偶有癌会表达DOG1。要综合一组免疫组化才有助于诊断,具体包括kitDOG-1、黑色素瘤标记物(SOX10S100)、CK、高级别淋巴瘤标记物(一般为CD20)。还要提醒的是,血管球瘤也可类似上皮样GIST。关于上皮样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相关陷阱,请参阅表2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图3.上皮样GIST。大部分GIST的病变中心都在固有肌层,但本例侵入胃黏膜(本图上方所见),此时需鉴别淋巴瘤、癌、黑色素瘤、上皮样GIST。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图4.黑色素瘤。(A)本例为梭形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形态单一,发生于肛门直肠区域;(B)病变内局灶可见色素,但本例最初还是被误判为了GIST;(C)免疫组化kit为强阳性的胞质及细胞膜着色;但免疫组化S100为细胞核和胞质的强阳性(D)。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图5.GIST。(A)本例为发生于胃固有肌层的梭形细胞型GIST,上方可见胃部嗜酸性黏膜;(B)高倍镜下,本例为新辅助治疗后,治疗效果差;(C)局灶有CK的强阳性表达。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图6.胃部血管球瘤。(A)与GIST一样,胃部血管球瘤病变中心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在胃部固有肌层;(B)高倍镜下,细胞形态单一,背景富于血管;(C)血管球瘤免疫组化表达SMA,但不表达desmin;固有肌层可作为内对照;(D)血管球瘤表达Syn可能是一个诊断陷阱,但CK阴性。

 

2. 上皮样GIST诊断和鉴别诊断陷阱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二) 

上皮样GIST要点

Ø 形态单一(单纯性)、或与梭形细胞型混合;

Ø 更多见于胃部;

Ø SDH缺陷型GIST、年轻患者密切相关

Ø PDGFRA(D842V)突变型GIST发生于胃部,形态上皮样,伊马替尼耐药;

Ø 鉴别诊断包括:黑色素瘤,癌,淋巴瘤,少见情况下需鉴别血管球瘤;

Ø 达kit及DOG-1

Ø Kit阴性GIST大部分为上皮样表型;

Ø 发生于小肠者预后差;

Ø 上皮样GIST属于Carney三联征和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的一部分;

Ø 梭形细胞型GIST伊马替尼治疗后可转化为上皮样GIST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GIST的亚型及相应诊断陷阱(一)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