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四)

强子 华夏病理 681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滑膜血管瘤

位于滑膜的血管瘤(也就是真正的滑膜血管瘤)罕见,要注意鉴别血管瘤变继发性累及关节。滑膜血管瘤大部分发生于儿童及年轻人,为散发病变;如果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血管异常,则存在相关综合征的可能,但也极为罕见。

滑膜血管瘤临床最常见的表现是反复疼痛及肿胀,有时伴反复的关节腔积血。明确诊断前常有较长时间的病史。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膝部,其他报道过的部位还有肘部、腕部、踝部及手指。MRI中病变呈分叶状,T1加权相为低至中等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与血管腔内的血液有关。钆造影中有增强。X线或CT中可见静脉石。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四)图12.(左)矢状面CT,关节前方可见非钙化性病变,紧邻滑车沟。质子密度加权相(中)及脂肪抑制序列T2加权相(右)中为分叶状关节内软组织病变,T2加权相为高信号,符合滑膜血管瘤。进一步做了血管造影(未示),结果正常。

组织学上,滑膜因存在管腔大小不一的血管而变得肿胀,具体包括海绵状血管、毛细血管、动静脉表现、静脉,类似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可能会有伴含铁血黄素沉着的滑膜炎,并伴反应关节损伤的碎屑状软骨和骨碎片。病理诊断大部分都较为简单,但也可能会和伴反应性血管生成的非特异性滑膜炎、机化血肿、滑膜腱鞘巨细胞瘤混淆。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四)图13.滑膜血管瘤。(a)滑膜呈棕色,是血管瘤反复血肿所致。(b)大量海绵状血管腔及厚壁静脉,导致滑膜扩张,背景有伴含铁血黄素沉着的纤维化。

树状脂肪瘤及真正的脂肪瘤

树枝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是滑膜内成熟脂肪组织的弥漫性蓄积。该病变最常见于膝关节,但也有发生于腕部、肩部和髋部的报道。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但可能是与创伤、关节退行性变、炎症性关节炎相关的反应性病变。少见情况下,也曾有发生于年轻患者的特发性报道。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四)图14.三角肌下囊的树枝状脂肪瘤;肩部MRI中,T1加权相(左)及脂肪抑制序列T2加权相可见脂肪信号的滑膜增生。

树枝状脂肪瘤大体上表现为显著的绒毛状(树枝状)形成,其中的绒毛完全为黄色脂肪组织。组织学上与富于脂肪的正常滑膜鉴别,在于观察到成熟脂肪组织导致滑膜绒毛扩张、并几乎与不那么显著的滑膜细胞层相接。也可有慢性炎症及脂肪细胞的反应性多空泡状表现。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四)图15.(a)一例骨关节炎患者膝部树枝状脂肪瘤的大体表现。滑膜增厚,并有绒毛结节状凸起,由于有脂肪成分而呈黄色。(b)组织学上,为成熟脂肪组织、导致滑膜绒毛扩张,并与滑膜层相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部分取材,则几乎无法区分树枝状脂肪瘤和正常滑膜。MRI表现为较大的、树枝状样滑膜肿物,并有脂肪信号密度,是该病变的特征。不过,更重要的是查见树枝状脂肪瘤要马上查找潜在原因,尤其是炎性关节炎。比如,本文原作者曾遇到过Blau综合征累及膝关节而出现树枝状脂肪瘤样形态的情况:该例滑膜下有大量脂肪组织,伴散在的、境界清楚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且影像学上在手和膝关节处有特征性的骨表现。

(备注:Blau综合征也叫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是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由于16号染色体上的NOD2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此病一般在儿童时期起病,典型的三联征是其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葡萄膜炎、肉芽肿性皮疹。一般三联征并不会同时出现,不同的症状可能间隔几年才出现。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动脉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

与此对应,关节或腱鞘处的真正脂肪瘤非常罕见,表现为单个的实性脂肪性病变。髌上囊是最常见部位,但也有发生于髋部及脊柱关节突的报道。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一)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二)

读文献,学病理-关节内肿瘤及瘤样病变(三)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