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五)

强子 华夏病理 300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畸胎瘤

第八版AJCC方案中包括了两种畸胎瘤,但叫做IMP3的mRNA结合蛋白是这两种类型畸胎瘤中均存在的标志物。

第一种畸胎瘤是青春期前畸胎瘤,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年龄平均13个月。这种情况下的组织学表现为单纯性畸胎瘤,源自不伴原位生殖细胞肿瘤的非转化生殖细胞,DNA为二倍体,核型为46XY,无染色体12p的异常;临床无转移。

第二种畸胎瘤发生于成人,是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一部分,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50%可见这种畸胎瘤。这种畸胎瘤伴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且应按照非精原的生殖细胞肿瘤方案治疗。有一项研究称,成人病例大部分(23/30)具有染色体12p的扩增,但其余的7例并无12p的扩增、无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无IMP3的表达,也并无转移。

成人型畸胎瘤可以发生转移,即使单纯畸胎瘤也有转移可能,转移灶可为畸胎瘤、也可为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值得注意的是,畸胎瘤因其化疗耐药而臭名昭著,且常表现为转移灶的唯一肿瘤类型。

大体上,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畸胎瘤成分常为实性及囊性。组织学上,成熟性畸胎瘤为体细胞型组织,具体如肠型腺体、肌组织、鳞状上皮;也可能查见呼吸道上皮及软骨。可以有非典型表现。不成熟畸胎瘤中有不成熟神经外胚层成分、胚芽、或富于细胞的间质。不成熟成分的预后意义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与卵巢不成熟性畸胎瘤不同。

图1.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畸胎瘤。左侧为胚胎性癌。右侧角化鳞状细胞巢为畸胎瘤的成分。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五)

畸胎瘤可以发生体细胞型恶性肿瘤。这种情况下诊断肉瘤的标准是单纯的肉瘤成分、膨胀性生长超过一个4倍物镜下的视野。这类肉瘤主要是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睾丸原发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继发恶性肿瘤。不过,这类肿瘤转移的情况下最常见体细胞性恶性肿瘤是癌,目前的研究认为癌的组织学表现是预后最差的情况。

畸胎瘤中的体细胞性恶性肿瘤成分如腺癌、鳞癌、横纹肌肉瘤、Wilms样肿瘤等都有过报道。发生肉瘤或癌的临床意义还不明确。在睾丸应注意避免“畸胎瘤伴恶性转化”的名词,因为这意味着畸胎瘤最初并非恶性。

单胚层畸胎瘤

该组肿瘤包括了类癌、胚胎型神经外胚层肿瘤。类癌可伴其他畸胎瘤成分(占所有病例的15%)。该组肿瘤预后极好,发生转移的几率为10-14%。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类癌综合征。该组肿瘤一般并不伴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有一种类型的畸胎瘤中,不成熟神经成分过度生长会类似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成人型病例伴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及12号染色体短臂等臂染色体畸形(i12p)。儿童型病例无这些特征,且染色体12p检测无i12p异常可证实为儿童病例或良性青春期后畸胎瘤。类似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情况下即为髓上皮瘤。此外,这类肿瘤INI-1弥漫强阳性表达,几乎均不表达Fli-1和CD99,这是和外周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肉瘤不同的地方;因此有人提出对这类肿瘤称之为胚胎型神经外胚层肿瘤(Embryonic-type Neuroectodermal Tumor,ENT)。 

图2.胚胎型神经外胚层肿瘤。本例患者为36岁男性,肿物10cm,组织学上可见类似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菊型团样结构(左上角)。免疫组化GFAP强阳性,CD99不确定;肿瘤侵及睾丸网并有骨转移,术后7个月时患者死亡。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五)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属于青春期前畸胎瘤的亚型之一,睾丸切除后临床病程完全为良性经过。本文将其与成熟性畸胎瘤区分开来。也有并无皮样囊肿中皮肤附属器的良性畸胎瘤报道。

皮样囊肿为成熟皮肤组织构成,囊壁伴皮肤附属器结构和平滑肌束(类似立毛肌)和毛发;可有纤毛上皮、肠型黏膜或骨组织。与成熟性畸胎瘤中的情况不同,皮样囊肿中的成分并无非典型,皮样囊肿也并不伴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属于青春期前畸胎瘤的另一亚型,睾丸切除术后的临床经过为良性。该肿瘤可有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相同染色体的部分杂合性丢失。组织学上,表皮样囊肿衬覆鳞状上皮,内为角质。与皮样囊肿一样,该病变也并无细胞学非典型、不伴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与皮样囊肿不同的是,表皮样囊肿并无皮肤附属器结构或异源性成分。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一)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二)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