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绒毛膜癌
发生于睾丸的单纯性绒毛膜癌极为少见,在生殖细胞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但绒毛膜癌可作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组成部分。很多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与转移至脑或肺相关。血清β-HCG升高,且这一激素与其他激素的交叉反应可导致男性乳腺发育及甲亢。患者预后较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差;但该肿瘤化疗敏感。儿童患者不会发生绒毛膜癌。
大体上,该肿瘤表现为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该肿瘤有多核的合体滋养细胞和单核的细胞滋养细胞或中间型滋养细胞。两种成分都存在才可以诊断绒毛膜癌。一般外周还保留一圈细胞,其中有诊断所需的细胞类型。
图1. 经典双相型表现、并伴出血的绒毛膜癌。
免疫组化方面,hCG在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程度最强,但也可见于细胞滋养细胞。其他阳性的指标还有AE1/AE3、CEA、inhibin、hPL、PLAP,glypican-3在细胞膜阳性(80%)。
就鉴别诊断来说,胚胎性癌中的退变细胞类似绒毛膜癌。不过胚胎性癌并无绒毛膜癌中的出血,且不表达β-HCG。
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比例为33%,具体为两种或更多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构成,常为精原细胞瘤加非精原细胞瘤构成。不过后者中的多种肿瘤成分常有相同的等位基因缺失表现,组织学常见为胚胎性癌伴卵黄囊瘤。如果β-HCG升高,应注意查找可能存在少量的绒毛膜癌成分。
图2.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图中可见胚胎性癌成分及卵黄囊瘤成分。
退缩的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可以出现退缩。组织学上,睾丸被程度不等的取代,且坏死性纤维血管组织可影响对此前肿瘤的分型;不过,有时坏死肿瘤中的残余成分免疫组化可能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瘢痕组织呈结节状或星型表现,伴慢性炎症、显著血管及生精小管的残影。化疗后仅有囊性滋养细胞病变可以存在。
这种情况需要注意鉴别因创伤或血管病变而造成的瘢痕。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伴瘢痕的情况诊断为退缩的生殖细胞肿瘤。退缩生殖细胞肿瘤瘢痕区域的周边,可以出现增生Leydig细胞形成的结节、生精小管内出现细小钙化。退缩的胚胎性癌病例中,生精小管内粗大钙化很明显。
图3.生精小管内粗大钙化,意味着是生精小管内胚胎性癌的退化。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概述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需免疫组化协助。不过,该组肿瘤大部分情况下并无绝对特异性指标,具体可参见表2。
表2.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免疫组化特征概述
备注:
a:副神经节细胞表达 3/4,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标本的评估中可能会是一个陷阱;
b:对c-kit来说,仅细胞膜着色才是真正的阳性。c-kit阳性率在精母细胞肿瘤为40%,在卵黄囊瘤为60%,也可见于非肿瘤性生殖细胞;
c:此处的CK为广谱CK或AE1/AE3;
d:对精原细胞瘤来说,阳性着色一般局限于合体滋养细胞,但精原细胞瘤的细胞也可阳性;
e:SALL4是干细胞标记、核转录因子,对于转移性卵黄囊瘤帮助最大,因为它的敏感性高于AFP;
f:化疗后的胚胎性癌可能不再表达CD30及OCT3/4;
g:对于滋养细胞肿瘤来说,应用GATA3来代替hCG。
该组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常用的其他免疫组化指标还有:AFP,对于卵黄囊瘤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不足;相反,Glypican3对于卵黄囊瘤极为敏感(包括肉瘤样亚型及腺样亚型),但却可表达于部分绒毛膜癌和未成熟性畸胎瘤,在精原细胞瘤、其他肿瘤及良性睾丸中为阴性;D2-40为细胞膜着色,在精原细胞瘤为强阳性,罕见情况下在胚胎性癌为弱阳性着色;AP-2γ为核转录因子,在精原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均为强阳性表达。
——全文完——
往期回顾: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一)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二)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五)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