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强子 华夏病理 722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胚胎性癌

胚胎性癌是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常见组分,但较少表现为单纯胚胎性癌。大部分男性患者为20-30岁,临床表现为睾丸肿物;罕见于儿童和年龄较大男性。40%的患者在就诊时就有转移,但仅10%的患者有转移相关症状。血清AFP正常,60%的病例中β-hCG升高。

大体上,胚胎性癌表现为肉质样、灰白色肿物,常有显著坏死和出血。组织学上,胚胎性癌的细胞体积大,细胞核空泡状,有显著核仁,细胞分界不清。胚胎性癌中可出现的生长模式有:实性(55%)、腺样(17%)、乳头状(11%)及其他。可出现坏死区域周围围绕一圈数量不等瘤细胞的情况,尤其是化疗后。也曾有贴花样表现的描述,即污浊、退变表现的瘤细胞似乎贴在肿瘤周边。胚胎性癌中46%的病例具有合体滋养细胞。

图1. 胚胎性癌,本例为细胞核显著多形性的瘤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相比精原细胞瘤来说,胚胎性癌中的瘤细胞细胞核更为拥挤、呈空泡状,核仁更为显著,胞质呈颗粒状。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图2. 胚胎性癌,伴坏死。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对于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来说,可能密切混杂有卵黄囊瘤,这时候会表现为双层细胞:胚胎性癌呈缎带状,而卵黄囊瘤的细胞相对扁平(AFP或glypican-3阳性)。

免疫组化方面,胚胎性癌的瘤细胞为CD30阳性,这在所有生殖细胞肿瘤中属于胚胎性癌所独有。着色模式为特征性的斑片状、部分细胞阴性。CD30有助于实性模式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瘤的鉴别。不过,转移性胚胎性癌中CD30表达多为缺失。胚胎性癌的细胞还表达OCT3/4,PLAP为斑片状阳性,CK阳性,EMA为阴性,CD117最常见为阴性,但根据本文原作者经验,部分病例可呈弱阳性。

图3. 本例为明确的胚胎性癌,但免疫组化CD117为弱阳性或不确定的着色。本例肿瘤患者为25岁男性,且HE切片中有腺样结构形成,免疫组化CD30阳性。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对于鉴别诊断而言,胚胎性癌中的某些模式类似卵黄囊瘤,但后者OCT3/4和CD30为阴性。形态学的不同、且无腺样结构形成,可以排除精原细胞瘤。

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第八版AJCC方案中,将卵黄囊瘤分为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后两种类型。对儿童而言,青春期前卵黄囊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也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且表现为单纯的卵黄囊瘤;但这种类型也罕见于成人。大部分病例为24个月前得以确诊,平均年龄18个月。该组肿瘤既无染色体12p的扩增,也无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对成人而言,青春期后卵黄囊瘤的组织学表现与青春期前病例相同,但伴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一般也是单纯型,但约50%见于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该组肿瘤存在染色体12p的扩增。

儿童和成人病例均有血清AFP的升高。对儿童来说,仅切除睾丸即可达到90%的治愈率。

大体上,睾丸卵黄囊瘤白色至棕褐色,常有黏液样及囊性改变。组织学上可有多种模式,但罕见为单一模式,一般都是多种模式共存,这一特点有助于诊断。卵黄囊瘤中最常见的模式为微囊性,其他模式还有:内胚窦样,乳头状,实性,腺样,大囊性,腺泡状,黏液样,肉瘤样,多泡卵黄囊型(polyvesicular-vitelline),肝细胞样。卵黄囊瘤中最一致的特征是细胞内或细胞外圆形的玻璃样变小球。少见特征则有:大部分细胞之间有粉染的细胞外基底膜样物条带,内胚窦模式中的Schiller-Duval小体。Schiller-Duval小体为疏松结缔组织围绕中央的血管,最外侧为肿瘤性上皮,而这些组织和结构均位于一个囊腔内。

图4.卵黄囊瘤,微囊型。瘤细胞具有拉长的胞质突起。位于囊性腔隙内的透明小球(中间偏右)为特征性表现。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图5. 伴内胚窦(图中央所示为Schiller-Duval小体)的卵黄囊瘤,图中也有微囊型模式。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卵黄囊瘤最特异性的免疫标记是细胞膜表达glypican-3,且背景有弱阳性着色。该肿瘤也可表达AFP(局灶或片状)、AE1/AE3、细胞膜PLAP阳性或阴性,而EMA阴性、CD30阴性、CD99阴性。SALL4是转移性卵黄囊瘤的敏感标记。罕见情况下,该肿瘤可表达肝细胞标记HepPar1。

对于鉴别诊断来说,卵黄囊瘤可能会和精原细胞瘤混淆,但前者多形性更为显著,且一般并无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OCT3/4阴性而APF一般为阳性、glypican-3几乎总是阳性。

诊断生殖细胞来源的体细胞型恶性肿瘤之前,应考虑到腺样/肝样/肉瘤样卵黄囊瘤可能。对于腺样型卵黄囊瘤来说,可用免疫组化glypican-3、AFP、CK7、EMA辅助诊断;对于肉瘤样型卵黄囊瘤来说,应采用免疫组化glypican-3和AE1/AE3来辅助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有少数体细胞型恶性肿瘤发生于卵黄囊瘤、而不是来源于畸胎瘤的“转化”。这种情况在化疗后更为常见。相关亚型有肉瘤样、腺样,后者常表达CDX2。因此,不明确的病例需要免疫组化检测。

转化的卵黄囊瘤诊断中有时会遇到极端困难的情况,具体可参考如下病例:患者37岁男性,8个月前曾因右侧睾丸1.8cm的经典型精原细胞瘤而切除睾丸,分期pT1。现患者出现了右侧腹膜后肿物,最大径24cm。组织学上,该肿瘤呈片状生长,散在坏死细胞的鬼影轮廓,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组化方面,肿瘤细胞不表达PLAP、OCT3/4、CD30、CD117、AFP、AE1/AE3。MDM2阳性,但FISH检测MDM2为阴性,排除了脂肪肉瘤可能。唯一阳性的免疫组化指标是glypican-3,且是在克服技术困难后的第三次才得出了阳性结果。至此,本例诊断为硬化型卵黄囊瘤。

图6. 腹膜后卵黄囊瘤,表现为片状生长并伴坏死;免疫组化glypican-3只在第三次检测时有少许细胞阳性,证实为卵黄囊瘤。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四)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一)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二)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