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强子 华夏病理 559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通过本系列文章的前两次学习,我们已经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有了大概的了解。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具体病种进行详尽编译介绍。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是临床最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所占比例约为50%。患者多为中年男性,确诊时年龄平均为40岁,儿童及老人罕见。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物,但高达15%的患者可为正常表现。30%的患者确诊时即有转移,但仅3%具有转移相关症状。血清AFP正常。I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中,10%会有βHCG的升高,一般为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大体上,睾丸精原细胞瘤界清、分叶状,切面灰白、湿润,呈突出切面的表现。如有出血灶,可能代表的是合并合体滋养细胞区域。

组织学上,精原细胞瘤的肿瘤细胞核为圆形,也常见轮廓呈方形表现,有一个至数个核仁,胞质透明至稍嗜酸性。细胞边界清楚。

图1. 精原细胞,瘤细胞胞质透明,边界清楚,细胞核呈多边形、盒子状,有一个或多个显著的核仁。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结构上,精原细胞瘤可有如下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其间有纤维分隔,且纤维间隔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约50%的病例可见肉芽肿浸润;高达20%的病例存在合体滋养细胞。

图2. 经典表现的精原细胞瘤,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细胞巢之间部分为有淋巴细胞的纤维间隔。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3. 本例精原细胞瘤中,有疏松簇状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即特征并不充分的肉芽肿;并有显著淋巴细胞浸润。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间变性精原细胞瘤是指核分裂增加的精原细胞瘤。不过,其生物学行为和其他精原细胞瘤之间并无差异,因此已经不再用“间变性”的名称;与前述良性睾丸组织中所述一样,睾丸肿瘤固定欠佳会导致某些区域容易误判。

生长模式(pattern)方面,精原细胞瘤可出现如下表现:

  • 微囊性:一般为伴水肿的不规则裂隙;

  • 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形成环状、或坏死结节及瘢痕表现,这种情况有时候是放疗所致;

  • 条索样;

  • 生精小管间:肿瘤在组织间隙间生长而生精小管结构保存。这一模式可发生于肿瘤的周围、或整个肿瘤均如此;罕见情况下,类似Sertoli细胞肿瘤的条索样及管状生长模式可非常显著;

  • 伴微小间质小梁的片状模式;

  • 浆细胞样:胞质更丰富、有非典型。

图4. 精原细胞瘤的实性模式。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5. 伴微囊性裂隙的精原细胞瘤。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6. “燃尽”(burnt-out)的精原细胞瘤。整个肿瘤都是坏死,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周围有一圈纤维化及萎缩的睾丸实质。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7. 精原细胞瘤的条索样模式。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8. 精原细胞瘤的生精小管间生长模式,围绕着正常的生精小管。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学评估中,应注意仔细查找脉管浸润,因为这对分期非常关键。组织化学方面,精原细胞瘤的胞质内有糖原。免疫组化方面,肿瘤细胞的细胞核表达OCT3/4、NANOG、AP-2γ;细胞膜表达c-kit(CD117)及PLAP。这一表达模式与原位生殖细胞肿瘤相同。

图9.精原细胞瘤免疫组化,PLAP在胞质呈强阳性表达。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精原细胞瘤含有CK,但仅36%的病例会表现为该标记的免疫组化阳性。部分病例为CK7阳性,但所有病例均为CK20阴性。此外,任意CK的阳性几乎总是局限于10%以下的肿瘤细胞,且阳性信号为点状、核周着色。EMA及CD30阴性,hCG阳性见于合体滋养细胞,但也有罕见病例表现为精原细胞瘤的细胞(非hCG阳性合体滋养细胞)出现阳性着色。

图10.精原细胞瘤,免疫组化AE1/AE3呈点状的核旁胞质着色。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精原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可参考前文所述,其中与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来说,后者透明的胞质内是脂质、而不是糖原。此外还要注意鉴别下述情况:

  • 胚胎性癌中的实性模式:仔细寻找一般可见腺体,且免疫组化c-kit为阴性,CD30阳性,SOX2阳性;

  • 卵黄囊瘤中的实性模式:其中的细胞形态更为扁平,一般会有卵黄囊瘤的其他模式;

  • 转移性腺癌(尤其肾细胞癌);

  • 睾丸炎:此时需要和精原细胞瘤的生精小管间生长鉴别,因为后者总是会有一定的淋巴细胞浸润;

  • 淋巴瘤:常为双侧,免疫组化生殖细胞标记阴性,LCA阳性;

  • 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化inhibin及calretinin阳性,无性腺发育不全改变。

图11.本例为68岁男性的3.5cm肿瘤,组织学上瘤细胞胞质透明,但有细腻颗粒状表现,不太像精原细胞瘤;此外,淋巴细胞浸润并不明显。本例最终诊断为恶性Leydig细胞肿瘤,其颗粒状表现是类固醇生成细胞(steroidogenic cell)的特征。其免疫组化OCT3/4和PLAP都是阴性,而inhibin和calretinin为阳性。本例化疗后肿瘤出现进展,伴骨和实体器官转移,1年8个月后死亡。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精母细胞瘤

精母细胞瘤此前称为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但目前已证实与精原细胞瘤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临床特征方面均有显著不同。该组肿瘤仅见于睾丸,在生殖细胞肿瘤中所占比例高达20%,其中9%为双侧性,且右侧多见。

该肿瘤罕见转移,因此几乎总是可以通过睾丸切除而治愈。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50岁,临床表现为睾丸肿物。少见病例中可能会伴有肉瘤,后者可为横纹肌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大体上,精母细胞瘤为多结节状,常为灰黄色、水肿至胶冻样表现,常见出血及囊肿。

组织学方面,精母细胞瘤的细胞核为圆形,与精原细胞瘤中的成角轮廓不同。精母细胞瘤中有三种类型的细胞:小细胞、中间型细胞、伴丝状或丝球状染色质的大细胞。这些细胞部分可为多核巨细胞。瘤细胞可见呈片状及微囊状排列,也可见巢状及假腺样结构。可有核分裂及凋亡。淋巴细胞浸润及肉芽肿稀少或缺失。罕见情况下,精母细胞瘤可完全为生精小管内生长,但大部分都有浸润性成分。

图12. 精母细胞瘤,图中可见瘤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大部分为染色质呈斑点状的中间型细胞,但也可见小细胞及巨细胞;肿瘤细胞巢之间为水肿表现。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13. 精母细胞瘤,本图中底部为实性生长,中间为生精小管内生长。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图14. 精母细胞瘤,生精小管内生长的瘤细胞高倍观,细胞核为圆形。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三)

精母细胞瘤组织化学染色糖原阴性,下述指标几乎均为阴性:PLAP、vimentin、肌源性标记、CK、AFP、hCG、EMA、CEA;不过,CD117可为阳性。细胞遗传学方面,精母细胞瘤的DNA含量不一,常为多倍体。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一)

与时俱进学病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二)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