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华夏病理 1973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wangxiaoxi

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

定义

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是一种具有ZFTA(以前称为C11orf95)融合基因的局限性幕上胶质瘤,局灶性显示假菊形团或室管膜菊形团,由均匀的小细胞和嵌入纤维基质中的圆形细胞核组成。在大多数幕上室管膜瘤中,ZFTARELA融合。

ICD-O编码

9396/3 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

ICD-11编码

2A00.0Y & XH1511 其他特定的脑胶质瘤 & 室管膜瘤, NOS

相关术语

亚型

部位

大多数ZFTA融合阳性脑室管膜瘤发生于额叶或顶叶。较少见的部位是丘脑或下丘脑/第三脑室区域。颅内轴外ZFTA融合阳性幕上室管膜瘤已有报告。

临床特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以及颅内压升高的特征。

影像

在神经影像学上,常见肿瘤内出血、囊肿和肿瘤周围水肿。高弥散加权成像信号与表观扩散系数或T2加权图像中伴随的低信号提示弥散受限。静脉内注射钆后,大多数肿瘤的固体成分显示出强烈但通常不均匀的增强。

流行病学

ZFTA融合阳性肿瘤占幕上室管膜瘤的大多数,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幕上室管膜瘤合并ZFTA融合的比例在回顾性研究中有所不同:成人为20-58%,儿童为66-84%。

病因

小鼠模型和跨种属基因组学的证据强烈表明,ZFTA融合阳性幕上室管膜瘤来自放射状胶质细胞。与该分子实体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尚未见报道。

发病机制

ZFTA基因与伴侣基因(主要是RELA)的融合被认为是该疾病的主要致癌驱动因素。已证明含有ZFTA的重排是由11号染色体上的染色体碎裂事件导致的。在具有ZFTA::RELA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中,NF-κB信号通路的病理激活已经被证实。。CDKN2A纯合缺失表明在这些肿瘤的一个亚组中细胞周期控制被破坏。

肉眼外观

一般情况下,具有ZFTA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是界限分明、质地柔软的肿瘤。营养不良钙化和坏死区是常见的发现。

组织病理学

伴有ZFTA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与邻近脑组织有分界,由主要表现为圆形均匀细胞核,染色质呈斑点状,纤维胞浆界限不清的细胞组成。多数病例假菊形团不明显,真性室管膜菊形团少见。这些肿瘤通常具有分支毛细血管网络和透明细胞表型。

免疫表型

ZFTA融合阳性室管膜瘤的免疫表型与其他室管膜瘤相似。具有ZFTARELA融合的室管膜瘤显示p65蛋白的核内聚集(由RELA编码)和L1CAM的普遍细胞质表达。研究发现,p65的免疫反应性对这种分子定义的室管膜瘤的特异性略高于L1CAM的表达。

分级

ZFTA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间变,在此基础上被视为CNS WHO 2级或3级。此类信息应包含在整合诊断中。

细胞学

细胞学制片一般显示细胞均匀,核圆形,胞质突起稀疏纤细。核多形性通常为轻度,但在罕见巨细胞表型中被夸大

诊断分子病理学

用于检测ZFTA融合的诊断试验包括几种测序方法、间期FISH和分子反转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ZFTA::RELA融合,提出了一种RT-PCR方法,用于检测最常见的融合。基于DNA甲基化的分类可能是有帮助的,补充了直接鉴定融合的试验。

必要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2.33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的诊断标准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分期

无临床相关性

预后和预测

分子定义的幕上室管膜瘤的现有临床结局数据表明,ZFTA融合阳性肿瘤的结局最差。但是,回顾性研究的结局数据显示出很大差异,需要在前瞻性治疗试验中验证这些结果。CDKN2A/或CDKN2B纯合性缺失已被确定为一系列伴ZFTA::RELA融合室管膜瘤预后不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2.156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A T1加权轴钆MRI,显示边界清楚的左额叶病变,不均匀对比增强和坏死区域。B 冠状面FLAIR MRI显示明显的周围水肿。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2.157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具有圆形细胞核的肿瘤细胞聚集在纤维基质中。可见分支状毛细血管(A)和营养不良性钙化(B)。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2.158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A L1CAM的普遍细胞质表达。B p65(由RELA编码)的核免疫反应性。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2.159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阳性。拷贝数图谱来源于lllumina 450K阵列数据,显示11号染色体上的染色体碎裂。

幕上室管膜瘤,YAP1融合阳性

定义

幕上室管膜瘤,YAP1融合阳性,是一种具有YAP1融合基因的局限性幕上胶质瘤,局灶性显示假菊形团或室管膜菊形团,由均匀的小细胞组成,圆形细胞核嵌入纤维基质中。在大多数这些幕上室管膜瘤中,YAP1MAMLD1融合。

ICD-O编码

9396/3 幕上室管膜瘤,YAP1融合阳性

ICD-11编码

2A00.0Y & XH1511 其他特异性脑胶质瘤& 室管膜瘤, NOS

相关术语

亚型

部位

大多数YAP1融合阳性肿瘤位于侧脑室内或侧脑室附近。

临床特征

YAP1融合阳性的幕上室管膜瘤在就诊时往往体积较大。临床特征包括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

影像

神经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缘锐利,囊性成分明显。在T1、T2加权像上多为等信号。实体瘤成分的对比增强具有异质性。肿瘤周围水肿是可变的。

流行病学

YAP1融合阳性的室管膜瘤并不常见,似乎仅限于幼儿。在儿科队列中,它们占幕上室管膜瘤的6-7.4%。M:F比为0.3:1。

病因

数据表明,YAP1融合阳性的室管膜瘤来源于PAX6阳性的放射状胶质神经干细胞。

发病机制

YAP1基因与MAMLD1或其他伴侣基因的基因组融合似乎是该疾病的主要致癌驱动因素。功能基因组分析表明,YAP1::MAMLD1融合通过募集核因子I(NFI)TEA结构域(TEAD家族成员发挥致癌驱动因子的功能

肉眼外观

YAP1融合的室管膜瘤具有与其他幕上室管膜瘤相似的肉眼外观。局限性和局灶性出血,质地柔软。

组织病理学

与其他室管膜肿瘤一样,YAP1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与邻近的大脑分界清晰。它们由相对一致的细胞组成,细胞核为小到中等大小的圆形或成角。一些肿瘤中存在室管膜菊形团。尚未记录透明细胞、乳头状或伸长细胞表型。有丝分裂活性具有高度变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纤维基质中含有PAS阳性嗜酸性颗粒小体。常见的表现是血管内皮增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和坏死。

免疫表型

具有YAP1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对EMA表现出广泛而强烈的免疫反应性。L1CAM无表达,肿瘤细胞核p65(RELA)阴性。

分级

YAP1融合的幕上室管膜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间变,应将此类信息纳入整合诊断中。

细胞学

细胞学制片一般显示细胞均匀,核圆形,胞质突起稀疏纤细。核多形性通常为轻度,但在罕见巨细胞表型中被夸大

诊断分子病理学

YAP1融合的分子检测包括几种测序策略和间期FISH。基于DNA甲基化的分类可以补充直接鉴定融合的检测。

必要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2.34幕上室管膜瘤,YAP1融合阳性诊断标准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分期

无临床相关性

预后和预测

虽然在就诊时通常较大,并且主要发生在幼儿中,但在回顾性研究队列中,YAP1融合的室管膜瘤的预后似乎优于其他幕上室管膜肿瘤类型。目前尚不清楚进一步定义这些肿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或临床特征。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三)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一)

WHO CNS 5th(2021)室管膜肿瘤(二)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