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慢性输卵管炎表现为多种肉芽肿性及非肉芽肿性的炎症,且涉及诸多不同病因,也是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常见易感因素之一。富于嗜酸性细胞的输卵管炎为罕见情况,主要与寄生虫感染有关。不过,嗜酸性输卵管炎是否与其他器官的相应病种一样属于临床病理学特征方面有独特性的病种,目前还不清楚。有鉴于此,阿联酋病理专家AbdullGaffar和Almulla在《Int J Gynecol Pathol》杂志发表了8例相关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及结果
该组研究的病例来自十余年的存档病例,具体涉及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异位妊娠、子宫切除术伴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以及因各种其他原因切除的输卵管标本。富于嗜酸性粒细胞的输卵管炎即指输卵管黏膜、固有肌层、浆膜下层、浆膜面存在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该研究中的纳入标准,为输卵管管壁存在几乎成片状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浸润(每个高倍视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100;嗜酸性粒细胞占炎症细胞的比例>90%),其他炎症细胞散在或缺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混杂嗜酸性粒细胞构成的混合型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则排除在研究之外。
该研究总计筛选病例3549例,纳入标准者8例(0.22%),患者年龄31岁至40岁不等,平均34岁。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的手术原因是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伴同侧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导致腹痛而手术。患者既往体健,无用药或过敏病史,近期无手术病史。有2例患者为输卵管血吸虫病伴异位妊娠,这两例患者均有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占比升高。
组织学上,输卵管管壁有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受累最为严重的是肌层和浆膜下层,伴水肿和含铁血黄素沉积。输卵管肌层可见致密的弥漫片状、簇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微脓肿,局部延伸至完整浆膜层。黏膜皱襞因血管充血、水肿及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增宽,其间混杂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输卵管上皮结构完整伴局灶纤维素性糜烂,管腔内有出血性纤维蛋白性碎屑,其中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含铁血黄素。
图1.(A、B)嗜酸性输卵管炎两例,形态学表现相似,均为致密、弥漫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黏膜面、跨越肌层、直至浆膜下。(C、D)图示嗜酸性输卵管炎中,肌壁和浆膜下间质捏的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水肿及血管充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肌束间穿插浸润,但未造成组织破坏或坏死,局灶性浸润至完整的腹膜表面。
图2.(A)纯粹为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细胞浸润,分布于间质和血管周围,肌层无坏死或血管炎。(B、C)致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微脓肿,可见有退行性变、脱颗粒改变的存活嗜酸性粒细胞。(D)炎症、水肿、充血的肌层间质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普鲁士蓝染色)。
图3.(A)图示输卵管黏膜的炎症、充血、水肿改变,伴皱襞膨胀、增粗;(B、C)水肿、充血的上皮下间质,可见富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显著炎症细胞浸润,散在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细胞和单核炎症细胞;还有些区域的管腔内有纤维素性退行性变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伴嗜酸性粒细胞;(D)黏膜周边间质内常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普鲁士蓝染色)。
卵巢标本为黄体囊肿壁破裂。囊壁内侧可见覆有纤维蛋白的出血性腔隙,内衬退变的黄素化细胞。纤维性囊壁内有富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显著炎症,混杂陈旧性出血。就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病例来说,2例伴黄体破裂者可见透明小体和局灶微钙化,提示妊娠黄体。其他病例则由于广泛出血、退行性变、炎症、纤维化改变而上述特点不明显。
图4.(A-C)不同患者的黄体出血囊壁,组织学表现相似;内侧为纤维出血性内容物,周围有一圈退行性变的泡沫样黄素化细胞围绕,混杂有含铁血黄素和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广泛分布在炎症、出血、伴纤维母细胞的囊壁内,直至外侧变薄的浆膜面。图(D)为普鲁士蓝染色。
与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灶相邻的输卵管组织并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不过,其他部分还是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送检标本中,未见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性峡部输卵管炎、异物的表现。有2例的输卵管可见寄生虫虫卵。输卵管血吸虫病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低于黄体囊肿破裂相关病例,表明不同病因导致的输卵管嗜酸细胞反应存在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
图5.血吸虫病患者的输卵管管壁及黏膜层内可见存活寄生虫卵和被异物型巨细胞吞噬的退化、钙化虫卵残骸。炎症、水肿、充血的黏膜下层及肌壁间质中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小结
富于嗜酸性粒细胞的输卵管炎为罕见表现。部分患者是主要为寄生虫感染引发的继发性炎症反应,还有部分患者可能是黄体囊肿破裂所引发。某些组织学特征可以为病因判断提供重要帮助。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AbdullGaffar B, Almulla A. Eosinophilic Salpingitis. Int J Gynecol Path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7, 2025.
doi:10.1097/PGP.0000000000001104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