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睾丸网及集合管肿瘤
睾丸网原发的病变包括了发育性或获得性囊肿、囊性转化(先天性或获得性)、增生、良性肿瘤(如腺瘤、囊腺瘤、支持细胞样囊腺瘤)、腺癌。
睾丸网囊腺瘤
该肿瘤的病变中心位于睾丸门部,可呈囊性、混合性,偶见切面呈实性表现。组织学上,典型的囊腺瘤为有纤维组织分隔的多房囊肿,衬覆形态温和的立方状至扁平上皮,可拥挤或复层。可能会见到从正常睾丸网组织的过渡。囊腔内可有乳头状结构。相关亚型还有囊腺纤维瘤、乳头状囊腺瘤,前者具有富于细胞的间质,后者则有显著乳头状结构。
图4.睾丸网囊腺瘤,结构呈小管状及乳头状,瘤细胞立方状至柱状,有轻度非典型。
睾丸网的腺癌、肉瘤样癌、癌肉瘤
睾丸网的癌最初报道于1945年,但非常罕见。患者大部分为白人,年龄8-91岁不等,平均年龄53岁。该肿瘤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块,并可能伴有鞘膜积液。临床可见于睾丸旁结构、睾丸附件,其诊断具有严格的形态学标准,具体如:其他部位无形态相似的肿瘤,肿瘤位于睾丸门部,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至少部分生长于睾丸网的小管内。
睾丸网的癌大部分为腺癌,具体形态不一,可呈乳头状、管状乳头状、腺样、实性、裂隙样、肾小球样、巢状、筛状、管状囊性、肉瘤样、双相型(即癌肉瘤)等。瘤细胞立方状至柱状,有显著核仁,细胞核多形性及复层表现多见。该肿瘤可能会有梭形表现的细胞、砂粒体、坏死区等。
图5.睾丸网腺癌,图中可见管状结构及实性区域,侵入纤维间质。
该肿瘤阳性表达AE1/AE3、Ber-EP4、EMA、CK7、MOC31、CK5/6、WT1、calretinin、CK20,其阳性率依次降低。个别病例阳性表达PAX8。CEA和CD15表达结果不一。阴性指标有inhibin、S100P、CD30、OCT3/4、SALL4。文献中有一例NKX3.1和prostein散在阳性的报道。
该肿瘤并无特异性分子数据。从诊断的角度来说,需注意鉴别前列腺、肾脏、肺部来源的转移癌,相应免疫组化可以做出鉴别;间皮瘤也可类似睾丸网的癌,但一般其形态和免疫组化都可做出区分。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浆液性肿瘤等,也要注意鉴别。生殖细胞肿瘤一般见于年龄较轻患者,部位接近睾丸门部,且血清标记物可能会有升高;免疫组化方面,SALL4和OCT3/4有助于鉴别。性索间质肿瘤一般位于睾丸实质内,且表达inhibin和SF-1等标记。与浆液性肿瘤的鉴别,则参见本系列文章前述。
睾丸网的癌一般首先局部播散,然后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腹主动脉旁及髂淋巴结,也常见血行播散至肺部、肝脏、骨。转移出现的比较早,常见阴囊皮肤受累。治疗方面主要为根治性睾丸切除,可能需对腹膜后淋巴结进行清扫。化疗及放疗未能证明有获益。预后一般很差。
睾丸网的支持细胞型囊腺瘤
支持细胞样(sertoliform)囊腺瘤是一种独特的良性肿瘤,具体为位于睾丸网扩张管腔内的支持细胞样小管构成。睾丸网的支持细胞样囊腺瘤罕见,一般表现为睾丸肿物和/或不适。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方案将其归为sertoli细胞肿瘤谱系中。
该肿瘤境界清楚,实性或囊性均可,有时为多房表现,切面灰白、棕黄、或灰褐色。该肿瘤生长于睾丸网扩张的管腔内,少数病例完全充满睾丸网的管腔。结构上,该肿瘤为拉长管状,常为实性,但有时中央可见管状腔隙,也可为条索状及巢状,背景为玻璃样变的黏液样间质。瘤细胞立方状至柱状,胞质淡染、嗜酸性,细胞核位于基底,有轻度非典型。核分裂少见,无坏死。
免疫组化方面,支持细胞样囊腺瘤表达PAX2和/或PAX8、inhibin、calretinin;大部分病例都表达SF1、S100;CK、CD99、WT1程度不等的表达。文献中无相关分子特征的报道。
图6.(左)睾丸网管腔内的支持细胞样囊腺瘤,呈实性小管结构;瘤细胞为立方状至柱状,细胞核一般均匀的位于基底,胞质弱嗜酸性至淡染,背景为玻璃样变间质;(右)免疫组化检测,该肿瘤阳性表达PAX8。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男性睾丸旁附件肿瘤(一)
读文献,学病理-男性睾丸旁附件肿瘤(二)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