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直播预告|明晚8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敖启林老师带来:胃肠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二)敬请期待!

 华夏病理 1161 评论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但其病理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内镜和形态学表现常与癌、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混淆,容易导致误诊。其次,淋巴瘤亚型繁多,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巨大。对此我们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敖启林老师就相关问题讲座。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胃肠淋巴组织肿瘤的相关内容,讲座前我们采访到敖启林教授:


Q:在您看来,胃肠道淋巴瘤病理诊断中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A: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鉴别诊断。如何在一堆炎症背景中识别出隐匿的淋巴瘤细胞,又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准确区分开,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第二是活检组织的局限性。内镜活检组织往往小而碎,给诊断带来了很大限制。

第三是整合诊断的重要性。现代病理诊断早已不再是单纯看形态学,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一个多技术平台整合的过程。


Q:近年来,分子病理学发展迅速。这些新技术(如FISH、二代测序)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带来了哪些变革?

A:这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分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诊断的“金标准”。

例如,通过检测MALT淋巴瘤特有的t(11;18)(q21;q21)等染色体易位,我们可以明确诊断并预测其对药物治疗(如HP根除疗法)的反应。

对于套细胞淋巴瘤,CCND1重排的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这些分子标志物使得诊断更加客观、精准,尤其在形态不典型或疑难病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敖启林教授希望能通过这次讲座让大家建立起一个清晰、系统的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最终目标是让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方法回去,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

关于胃肠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更多内容尽在华夏病理网络讲堂,敬请期待!

直播预告|明晚8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敖启林老师带来:胃肠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二)敬请期待!


敖启林 教授 病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淋巴组织肿瘤专科负责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疾病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淋巴造血疾病学组成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淋巴瘤学组成员

湖北省肿瘤学质量控制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淋巴组织疾病、头颈部肿瘤、骨软组织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肿瘤、胸部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知无涯丨学无境

本次华夏病理网络讲堂将为您带来

胃肠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二)

学习不缀,提升不止

与行业专家共同交流、探讨病理学术

文末点击进入教室可直接进入教室

欢迎分享/点赞/预约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