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累及鼻腔鼻窦的神经性病变(一)

强子 华夏病理 7159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引言

作为本组系列文章的一部分,上周我们编译介绍了鼻腔鼻窦处的两种神经外胚层分化肿瘤-嗅母细胞瘤和嗅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神经性病变少见情况下可累及鼻腔鼻窦,但相关机制不一,具体涉及:(1)异位组织残基或胚胎发育过程缺陷(相关病种有前部脑膨出、颅外脑膜瘤、异位垂体腺瘤);(2)源自脑部出口结构或鞍区的良性肿瘤延伸而来(相关病种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施万细胞瘤、脑膜瘤);(3)高级别颅内肿瘤的侵犯(相关病种有胶质母细胞瘤、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间变性脑膜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由于这组病变并非仅限于颅内,因此作为病理医师,重要的是在鼻腔鼻窦遇到这类少见病种时注意做出鉴别诊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理专家Roberts和Dahiya曾在《Surg Pathol Clin》杂志撰写综述,专门对这组病种进行了详尽介绍。

 

前部脑膨出

前部脑膨出(anterior encephalocele)与鼻神经胶质瘤均为罕见的、非肿瘤性、先天性神经管闭合缺陷。前部脑膨出的定义是脑组织通过颅骨缺损处疝出,具体表现不一,从仅含少量杂乱神经胶质组织的小病变、到包含相当多颅内内容物的巨大缺损均可。90%的病例发生于中线。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对前部脑膨出进一步分类:额部脑膨出一般发生于眉间区,多伴有面部异常;基底脑膨出则是因为筛板缺陷,一般导致脑组织向内疝入鼻腔、鼻咽或眼眶。脑膨出的发生机制,是头端神经孔(rostral neuropore)闭合不全导致前脑硬脑膜突起(forebrain dural protrusion)退化失败而引起。

 

鼻神经胶质瘤这个名称是误称,目前通用名称是鼻胶质异位,用于形容神经胶质的异位残余。其发生机制和脑膨出相同,但与脑相连的部分已闭塞或中断。如其名字所示,该病变并非肿瘤性,且可能是脑膨出的亚型之一,因为很难完全排除鼻胶质异位时存在有和颅内相连的部分。

 

前部脑膨出通常表现为眉间区域、被覆皮肤的软组织隆起。基底型前部脑膨出最常见的形式是向内突入鼻腔鼻窦,表面覆盖呼吸道黏膜。根据缺损大小的不同,脑膨出可能导致周围面部结构的显著变形,如眼球突出。

 

鼻神经胶质瘤常呈淡蓝色外观,因此可能会误诊为血管性病变。由于其和颅内的连接已闭锁,因此肿物不会因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大小,这一特征可与前部脑膨出相鉴别;且触诊时不会被压缩。

 

组织学上,前部脑膨出与鼻神经胶质瘤均为数量不等的神经性组织,形态学可有重度异型增生、也可相对正常;即相应组织分化好,但也可有反应性或异型性。结合影像学、大体、组织学,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需注意鉴别血管性病变、畸胎瘤、皮样囊肿。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累及鼻腔鼻窦的神经性病变(一)图1.(A)前部脑膨出HE切片所见,为被覆呼吸型黏膜的软组织,伴大片岛状神经组织;(B)高倍镜示典型的纤维性胶质背景,散在神经元样结构(箭头所示);(C)免疫组化GFAP证实为胶质。

 

前部脑膨出与鼻神经胶质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相应缺陷的大小、以及脑实质受累的范围。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虽然可能会因为局部解剖的原因而增加手术难度,但一般可以治愈。由于婴儿只能经鼻呼吸,所以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的较大占位性病变需要特殊关注。

 

Rathke裂囊肿

Rathke裂囊肿为常见的非肿瘤性囊性残余,来自胚胎时期的Rathke囊肿残余,在尸检病例中检出率高达30%。典型情况下,Rathke裂囊肿一般在鞍内、中心位于垂体中间部,但极少数可累及鼻窦。相关症状一般为视觉障碍、头痛、垂体激素缺乏。

 

影像学上,Rathke裂囊肿表现为界清的囊性结构,可为单房或多房。CT检查,该囊肿相对于脑实质来说为为等回声或高回声。囊壁可有增强。较大囊肿可导致相邻骨组织重塑。大体检查,该囊肿一般为薄壁、内容物黏液样。

 

组织学上,Rathke裂囊肿衬覆良性的低立方状至柱状上皮。部分区域可有黏液分化或鳞状分化。细胞一般为纤毛状。囊肿内容物为无定型嗜酸性黏液样物质。此前曾破裂的病例中,可伴显著黄色肉芽肿反应。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累及鼻腔鼻窦的神经性病变(一)图2.Rathke裂囊肿HE切片所见,为纤毛状呼吸型上皮,衬覆在正常腺泡状腺垂体组织上。

 

组织形态学即可做出Rathke裂囊肿的诊断。不过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鉴别颅咽管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垂体腺瘤。鳞状化生的区域可能会与乳头状颅咽管瘤混淆,但后者无典型黏液上皮、有上皮围绕血管纤维轴心形成的显著乳头状结构。表皮样囊肿有大量“污浊”的角质碎屑,且有颗粒层。皮样囊肿也可见于中线部位,且形态学与表皮样囊肿相似,但囊壁有皮肤附属器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乳头状颅咽管瘤和Rathke裂囊肿鉴别时,免疫组化BRAF V600E可能会是陷阱:后者有时候也可出现表达,因此这时候需要进行相应测序,尤其组织学特征无法肯定做出诊断时的小活检标本中。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并无BRAF V600E的表达。

 

Rathke裂囊肿为良性病变,但由于肿物压迫相邻结构,因此可导致相应症状。有症状的情况下,手术切除一般可治愈。

 

——未完待续——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Roberts KF, Dahiya SM. Neuropathology Entities Involving the Sinonasal Tract. Surg Pathol Clin. 2024;17(4):733-748.

doi:10.1016/j.path.2024.07.011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