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文献攫精-儿童脑膜病变影像学要点

强子 华夏病理 3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儿童患者的脑膜疾病病种诸多,具体涉及感染性、炎症性、肿瘤性及其他病因。这些疾病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异常强化、结节、基底池渗出或弥漫性脑膜增厚。尽管各类脑膜疾病的临床进程和预后截然不同,但其影像学表现却存在显著重叠,这给放射医师的诊断带来了挑战。

 

美国影像科专家Patel曾在专业杂志《Tomography》发表综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学的儿童脑膜疾病分类方法,以帮助鉴别各类病变。该分类系统旨在为放射科医生提供评估儿童脑膜异常的标准化框架,尤其强调脑实质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特征,因为这些表现对鉴别不同脑膜病变具有关键作用。

 

该综述提出了儿童脑膜疾病的综合性影像学分类体系,阐明了各类脑膜病变伴随的脑实质受累模式,并提炼出有助于鉴别诊断的核心影像学与临床特征。作为病理医师,了解一点影像学知识,遇到相关病种的时候会有利于自己的诊断工作。有鉴于此,我们将该文中的综合性表格编译介绍给大家,希望有助于大家的日常诊疗工作。

 

文献要点

从影像学角度,脑膜病变可根据主要受累结构进行大致分类,即主要累及脑膜者、主要累及脑实质者、以及表现不一的情况。具体请参阅表1、图1、图2。

 

表1.基于影像学特征的儿童脑膜疾病鉴别分类方案

文献攫精-儿童脑膜病变影像学要点

文献攫精-儿童脑膜病变影像学要点

图1.儿童不同类型脑膜病变影像学表现示意图-脊髓部分

A:绿色代表结节状软脑膜增强型病变,如结节病、转移性肿瘤;

B:黄色代表累及马尾神经根的病变,如Guillain-Barré综合征、系统性肿瘤转移(结节状表现)、结节病(结节状表现);

C:蓝色代表平滑的软脑膜增强型病变,如原藻类感染、低颅压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D:红色代表肿物形成型病变,如脑膜瘤、转移性肿瘤、横纹肌肉瘤。

文献攫精-儿童脑膜病变影像学要点 

图2.儿童不同类型脑膜病变影像学表现示意图-脑部部分。

A:黄色代表平滑的软脑膜增强型病变,如原藻类感染、颅内低压综合征、细菌性脑膜炎、烟雾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B:蓝色代表局灶肿物样病变,如脑膜瘤、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转移性肿瘤;

C:红色代表结节性软脑膜增强型病变,如结节病、原发性软脑膜强化、原发性脑肿瘤播散、真菌性脑膜炎;

D:橙色示脑白质病变,如结节病、细菌性脑膜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更多病种的影像学细节,请移步原文。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Patel DD, Fenton LZ, Lamture S, Kandula V. Pediatric Meningeal Diseases: What Radiologists Need to Know. Tomography. 2024;10(12):1970-2013. Published 2024 Dec 8.

doi:10.3390/tomography10120143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