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二)

强子 华夏病理 716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B细胞肿瘤及浆细胞肿瘤

低级别B细胞淋巴增殖性病变

小B细胞淋巴瘤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于鼻腔鼻窦,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都有过相关报道。不过,累及上消化呼吸道、尤其Waldeyer环者更为常见。

 

该处相应肿瘤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和其他部位者相似,具体请参阅表2。需要注意的是,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单克隆B细胞群但无明确形态学对应时,可能是样本被血液稀释(即外周血混入),此时检测到的是循环中的单克隆B细胞群、而不是真正的组织累及。此外,所有成熟B细胞淋巴瘤分子检测中可能都有克隆性IgH重排。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二)图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累及蝶窦和筛窦。细胞为小淋巴细胞,细胞核圆形,染色质致密,免疫组化CD20、CD5阳性,CD23阳性程度不一,cyclin D1阴性(未示);背景中T细胞CD3阳性。


表2.低级别B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理特征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二)

浆细胞肿瘤

浆细胞肿瘤常见累及上消化呼吸道及鼻腔鼻窦,最常见表现为原发的骨外/髓外浆细胞瘤。虽然髓外浆细胞瘤在所有浆细胞肿瘤中占比仅为1%至5%,但60%至80%发生于头颈部,最常见为鼻腔和鼻旁窦。髓外浆细胞瘤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2:1;患者年龄中位数57岁。需要提及的是,进展期多发骨髓瘤也可累及髓外/骨外的部位。因此,诊断髓外浆细胞瘤应结合骨髓活检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一般诊断为“浆细胞肿瘤”就可以了,准确分类需全面检查才可以做出。

 

髓外浆细胞瘤为浆细胞的弥漫浸润,细胞形态不一。高分化病变为小而形态单一的浆细胞、成片分布,细胞核偏位,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不过,有些浆细胞肿瘤、尤其进展期的多发性骨髓瘤,形态学也可有更显著的浆母细胞表现,细胞核更为居中,染色质空泡状,有显著核仁;也可能会出现间变性形态,即表现为大而多形、或多核。

 

髓外浆细胞瘤中的肿瘤性浆细胞一般会表达CD38、CD138、CD79a、MUM1,也可异常表达CD56、CD117、CD20、CD10。CD45一般为弱阳性至阴性。流式细胞学、免疫组化、或κ/λ原位杂交证实有轻链限制性,有助于明确病变为肿瘤性、且鉴别髓外浆细胞瘤和反应性多形性浆细胞增多症。重要的是,反应性浸润的时候,组织中可能表现出明显的κ或λ轻链表达偏多,但总体来看此类浸润通常仍会存在κ和λ阳性混合的浆细胞。此外,反应性浆细胞浸润一般会累及周围上皮成分、而不破坏组织结构。因此,轻链表达的模式需要注意结合形态学进行解读。

 

真正讲习班肿瘤与伴显著浆细胞分化的B细胞淋巴瘤(如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区分可能也有难度,详见表2。同时存在具有轻链限制性的B细胞群,则倾向于小B细胞淋巴瘤;不过,不做流式细胞分析的话可能很难检出这一点。遗传学检测淋巴瘤或骨髓瘤相关易位及基因突变也有助于诊断,这些一般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最后需要注意的则是,伴浆母细胞形态的浆细胞肿瘤必须和浆母细胞淋巴瘤区分,二者在形态和免疫表型方面可存在重叠,详见前述表1。部分病例中可能无法做出准确鉴别,因此描述性诊断可能才是合适的,如“浆母细胞肿瘤”并备注需鉴别的病种。疑难病例中还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并加做遗传学检测。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二)图3.伴浆细胞/浆母细胞形态的造血系统肿瘤。(A)本例为浆细胞肿瘤,69岁女性蝶窦肿物活检,形态学为片状的、小的成熟浆细胞,免疫组化CD138阳性,且有λ轻链限制性;临床检测有IgG型的λ血清M蛋白,且有骨髓受累。(B)伴浆母细胞形态的浆细胞瘤,72岁男性鼻腔肿物活检,为片状分布的CD138阳性大细胞,伴浆母细胞形态,细胞核偏位,有显著的居中核仁。原位杂交检测,EBER阴性;Ki-67中等程度阳性。本例患者有IgA型的κ血清M蛋白,但无骨髓受累。5年后患者再次发生了浆细胞瘤。(C)浆母细胞淋巴瘤。77岁男性,无免疫缺陷病史,鼻窦9cm肿物并累及颅底、眼眶、面部深处。活检为片状的EBV阳性大细胞,伴浆母细胞形态,增殖指数升高。肿瘤细胞CD138表达不一,但不表达CD20、PAX5。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二)

图4.这两例难以做出准确分类。(左)患者为54岁男性,病史无特殊,鼻腔带蒂息肉活检,形态学为浆细胞表现不一(包括有间变性形态)的细胞、呈片分布;免疫组化CD138、CD56弥漫阳性,EBER原位杂交阳性,增殖指数中等水平。虽然EBV阳性需鉴别浆母细胞淋巴瘤,但无免疫抑制病史,形态学更像浆细胞而非浆母细胞,且增殖指数低于典型的浆母细胞淋巴瘤。(右)56岁男性,既往史无特殊,颅骨、中轴骨(及四肢骨多灶性溶骨性病变,伴双侧鼻筛窦软组织肿块,所见为鼻腔病变。临床上本例患者有IgA型的κ血清M蛋白,无骨髓受累。活检所见,主要为片状的、小而成熟的CD138阳性浆细胞,散在间变性表现。EBER原位杂交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显著升高。临床表现最符合侵袭性髓外骨髓瘤。一个周期的骨髓瘤相关治疗后,软组织肿物及血清单克隆蛋白都完全缓解。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小部位,大问题-鼻腔鼻窦处病理集中学--淋巴造血病变部分(一)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