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B细胞肿瘤中异常表达CD3
T细胞标记CD5常见异常表达于B细胞肿瘤,具体如CD5表达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部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且该指标已成为这类病种进一步分类的标记之一。不过,罕见情况下也可见其他T细胞标记异常表达于B细胞肿瘤,尤其CD3,这种情况常造成诊断困难。
CD3异常表达常见于高级别B细胞肿瘤,多与EB病毒感染、和/或HIV感染或器官移植所致的免疫缺陷有关。这类瘤种包括、但不限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脓胸相关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CD3表达于小B细胞淋巴瘤的情况极为少见,文献中仅在个别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中有过报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亚型中的CD3异常表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表达CD3,与某些临床及形态学特征相关。CD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约58%的病例会有淋巴瘤细胞至少局灶有浆细胞分化,但并不满足浆母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这类病例大部分发生于结外部位,且表达CD3是唯一异常的T细胞抗原、为胞质着色。
图1.异常表达CD3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示例:(A)患者为22岁女性,有肾移植病史,小肠发生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20(B)和CD3(C);其他B细胞标记阳性,如PAX5(D)、BOB.1(E)、OCT2(F)。其他阴性标记有CD4、CD5、CD7、CD8、CD56、CD138。PCR检出了Ig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未检出多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此外,CD3胞质着色也较常见于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少数CD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形态学会有间变性表现而无浆细胞分化,且多发生于年龄相对较轻患者的淋巴结。无浆细胞分化的CD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同时表达多种T细胞抗原、大部分病例均为CD3细胞膜着色。
CD3表达还曾报道于其他CD20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如脓胸相关淋巴瘤、纵隔原发大B细胞淋巴瘤,详见前文表1。CD3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亚型病例一般仍有广谱B细胞标记(如CD20、CD79a、PAX5)的表达,但也有包括CD20在内B细胞抗原表达降低的罕见病例报道。文献中有一例肾移植患者CD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时CD3表达缺失的报道,提示某些病例的CD3异常表达可能是一过性的。
图2.同时表达CD3、CD4但CD20表达降低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示例。(A)本例为47岁女性,有抑制病史,回肠发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治疗前,瘤细胞不表达CD20;CD3弥漫阳性(C),CD4散在阳性(D);同时,肿瘤弥漫阳性表达PAX5(E)、BOB.1(F)和OCT2(G),具有λ轻链限制性(H)。其他阴性标记则有CD5、CD7、CD8、CD56、CD13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CD3的机制和临床意义还不确定。不过,一定要了解这一异常情况的存在,尤其B细胞标记下调、且表达多种T细胞抗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一般来说,淋巴瘤细胞中弥漫、强阳性表达多种B细胞标记(如CD19、CD20、PAX5)且有轻链限制性,即使单一异常表达CD3也强烈支持B细胞谱系、而非T细胞谱系。罕见情况下,检出克隆性T细胞受体重排会进一步导致问题复杂化,但这样的病例中也会有克隆性的IgH基因重排。
伴浆母细胞分化的B细胞肿瘤异常表达CD3
这种情况的B细胞肿瘤涉及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该类肿瘤常有浆母细胞形态,但也可有免疫母细胞及间变性形态。这类病种中的CD3大多为胞质着色,且这类B细胞肿瘤的诊断难度很大,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病例中广谱B细胞标记缺失。
表2. 伴浆母细胞特征B细胞肿瘤中的异常表达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的经典型及实性(浆膜腔外)亚型均发生于HIV阳性男性。HHV8总是阳性,且大部分病例阳性表达CD30并有EBV的感染。除了不表达广谱B细胞标记外,相当一部分病例并不表达CD138和轻链(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此外,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中CD3异常表达也是常见现象,文献中报道发生几率为29-53%。因此,CD3阳性的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同时表达CD30的情况下,可能会误判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或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尤其广谱B细胞标记和浆细胞标记不表达的病例中。此外,HIV感染患者、或其他罕见原因导致免疫缺陷患者的低分化肿瘤强烈建议进行HHV8免疫组化检测,一定临床背景下,HHV8阳性是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诊断的基本要求。
图3.CD3+/CD30+的实性亚型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A)本例累及大肠,CD3数量不等的表达(B),CD30弥漫阳性(C)。瘤细胞阳性表达CD138(D),EBER原位杂交阳性(E),HHV8阳性(F)。
CD3阳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与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关系密切,且CD3阳性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大部分累及髓外部位、伴浆母细胞和/或间变性形态。浆母细胞型淋巴瘤和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中,CD3一般都是唯一的异常表达T细胞标记,其表达一般为弥漫、中至强的胞质颗粒状着色。这两个病种都有CD4共表达的报道;且罕见情况下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可表达其他T细胞标记,如CD2、CD7、CD8。此外,CD30的表达也曾见于有其他T细胞标记共表达的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因此,CD3阳性浆母细胞淋巴瘤和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的诊断陷阱需注意外周T细胞淋巴瘤、CD30表达的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56阳性且伴EBV感染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图4.CD3阳性浆母细胞型淋巴瘤。(A)HE形态;(B)CD3胞质弥漫阳性,(C)CD56阳性,(D)EBER原位杂交阳性。瘤细胞同时表达CD138(E)、BOB.1(F)、OCT2(G),κ轻链限制性(H、I);其他阴性标记则有CD、CD4、CD5、CD7、CD8。
图5.CD3阳性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A)形态学表现;(B)CD3呈胞质弥漫性着色。
图6.CD阳性/CD30阳性的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A)形态学,(B)CD4和(C)CD30弥漫、强阳性;瘤细胞同时阳性表达CD138(D)和BOB.1(E),具有λ轻链限制性(F)。
文献中还有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强阳性表达CD3的罕见病例报道。对于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来说,瘤细胞一般呈浆母细胞形态或免疫母细胞形态,伴浆细胞免疫表型。此外,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表达T细胞相关标记,最常见为CD4(53%)、CD57(27%)。因此,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表达CD3和其他T细胞标记会带来诊断困难。不过,ALK阳性和浆细胞相关标记阳性、且不表达CD30,是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重要诊断线索。
总之,对于T细胞标记仅有CD3表达、尤其呈胞质颗粒状着色的高级别肿瘤来说,需要加做其他T细胞标记和B细胞标记以准确判定分化谱系。重要的是,对于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淋巴瘤、浆母细胞型浆细胞肿瘤、部分其他的低分化B细胞肿瘤来说,广谱B细胞标记一般是不表达的。已证实MUM1/IRF4、BOB.1、OCT2等在这些病种的标记中既敏感、又特异,尤其联合应用的情况下。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避陷阱-淋巴瘤中相关标记的异常表达(一)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