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伴GLI1改变的睾丸硬化性间质瘤

强子 华夏病理 533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男性睾丸与女性卵巢一样,都属于性腺组织,因此二者发生的肿瘤存在某些相同之处,也毫不奇怪。比如,1973年有人报道睾丸可以发生类似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肿瘤。对于女性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来说,好发于年轻女性,其形态学特征为分叶状表现、富于细胞区和纤维水肿区交替出现。后续有研究发现,卵巢的硬化性间质瘤89%存在GLI2基因融合。

近日,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病理专家Whaley等人在《Histopathology》杂志报道了两例伴GLI1基因改变的睾丸硬化性间质瘤。为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这一病种,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年龄分别为35岁(病例1)、65岁(病例2)。二者均表现为睾丸肿物;不过病例1无大体信息,病理2肿瘤3.5cm,部分为囊性。组织学上,两例肿瘤均为大面积的细胞稀疏的黏液样、水肿样间质,混杂有散在的、细胞丰富区域,低倍镜下整体呈分叶状。

读文献,学病理-伴GLI1改变的睾丸硬化性间质瘤图1.图示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的黏液样/水肿样间质构成的分叶状表现。

两个病例中的细胞稀疏区均为显著黏液水肿样表现,局灶有外渗的红细胞。病例1中,散在梭形的肿瘤细胞,有纤细的薄壁血管和肌性小动脉。病例2中,还混杂有胶原束。细胞丰富区位胖梭形间质细胞呈簇状,细胞核形态温和,胞质淡染至嗜酸性,间质有显著的毛细血管网。核分裂可达1个/2mm2。两个病例均未见脉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肿瘤坏死。

读文献,学病理-伴GLI1改变的睾丸硬化性间质瘤图2.(左上)图示黏液水肿区的小的毛细血管及肌性小动脉;(右上)图示胶原区/水肿区。(下)图示细胞丰富区,为胖梭形间质细胞呈致密簇状,细胞核形态温和,胞质淡染至嗜酸性,间质有显著的毛细血管网。

免疫组化方面,两例均有GLI1的细胞核阳性;病例2还有TFE3的细胞核阳性、SF1的阳性。β-catenin无细胞核着色,其他阴性标记还有inhibin、广谱CK、melan-A、S100、CD31、ERG、desmin、STAT6、SALL4、CD34。

读文献,学病理-伴GLI1改变的睾丸硬化性间质瘤图3.免疫组化结果:(A)病例1的GLI1;(B)病例2的GLI3、(C)TFE3、(D)SF1。

病例1随访20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病例2为近期病例。病例2的标本可供分子检测。二代测序及融合分析结果表明有ACTB::GLI1(3号外显子::6号外显子)的融合。

小结

目前已明确GLI1融合具有致癌作用,且这一融合已报道于诸多肿瘤,包括软组织、舌部、腭部、肝脏、胃等部位。最常见的软组织病变一般表现为恶性,但病程持续时间很长。本文病例1已随访20年。

本文病例1虽然未做分子检测,但文献中数据表明,免疫组化GLI1细胞核阳性对于GLI1改变的肿瘤检测来说,特异性达98%,敏感性达91%,因此也可以合理推测存在GLI1基因改变(重排或扩增)。

本文两例睾丸肿瘤的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均为硬化性间质瘤的表现,也包括病例2中TFE3的的阳性表达,这些和卵巢相应肿瘤都是相似的。本文病例表面,睾丸也是存在罕见的硬化性间质瘤病种的,且其发生机制可能也和卵巢相应病种一样,涉及了GLI1的基因改变。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Whaley RD, Herrera Hernandez LP, Tekin B, et al. Testicular 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 A report of two cases documenting GLI1 alterations. Histopathology. 2024;85(5):829-832.

doi:10.1111/his.15305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