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一个病例看临床与病理联系

强子 华夏病理 1371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为临床服务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需结合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信息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近日,西班牙医师Rodríguez等人在《Int J Gynecol Cancer》杂志报道了一个病例诊疗过程中的思路及过程,就很好的体现了临床-病理相联系、综合判断而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四十多岁女性,因已确诊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腺癌(2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2级)而就诊于作者所在单位。自诉此前重度阴道出血。有结肠癌家族史(目前)。此前无手术病史。经阴道超声检查,左侧卵巢复杂性囊肿,9.3*8.8cm,且有1.6cm大小的子宫平滑肌瘤。CEA和CA-125检查在正常水平。

首诊单位在腹腔镜下行左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并做了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可见多个息肉,且子宫腔因腔内肿物和黏膜下肿物而部分受压,因此将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做了切除。患者入本院后,无特殊症状,常规体检正常,无阴道流血。

病理所见

左侧卵巢大体描述为碎片状、伴息肉状表现的囊性组织,合计9.3*8.8*4.2cm;大体未见正常卵巢间质。组织学上,卵巢肿瘤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其内散在局灶的、大于5mm的实性生长,细胞核具有非典型,符合子宫内膜样腺癌。局灶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续免疫组化检测,左侧卵巢内的肿瘤表达ER、PR(局灶)、PAX8,不表达WT1;微卫星不稳定检测MLH1、PMS2结果阳性,MSH2、MSH6表达缺失。

从一个病例看临床与病理联系图1.卵巢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

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中,局灶腺体拥挤、并实性生长,符合子宫内膜样腺癌。背景子宫内膜呈分泌性,间质呈蜕膜样表现。免疫组化检测PAX8、ER、PR阳性,WT1阴性,p53野生型。

从一个病例看临床与病理联系图2.子宫内膜标本中可见局灶的子宫内膜样腺癌。

问题一:子宫内膜与卵巢肿瘤,哪个是原发灶?或者是双原发?

子宫内膜与卵巢同时存在肿瘤的时候,有诸多特征可帮助区分原发灶、或者是双原发,具体如:肿瘤组织学上是否相似,肿瘤大小,肌层浸润的深度,有无淋巴管的侵犯,其他部位的播散符合子宫内膜来源还是卵巢来源,卵巢肿瘤为双侧还是单侧,卵巢是表面受累还是多结节状,卵巢有无子宫内膜异位或交界性肿瘤。

具体到本例来说,两处肿瘤均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支持为一处肿瘤转移至另一处;但,也有多项其他特征支持为双原发:子宫内膜的癌灶相对小,伴有非典型增生,且并无肌层浸润或淋巴管受累;卵巢的肿瘤为单侧,且有子宫内膜异位。实际上,卵巢处查见有交界性肿瘤的癌,就符合卵巢原发了。

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左侧宫体可见7cm肿物,并挤压宫腔直至右侧。该处病灶可能是平滑肌瘤,也可能是已知的子宫内膜癌侵犯了肌层。右侧附件可见输卵管,并有轻度输卵管积水。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问题二:本例的FIGO分期?

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来说,本例为非侵袭性组织学亚型(低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p53野生型,且局限于子宫内膜(因为未见肌层侵犯),所以按照FIGO分期2023年方案,为IA1期。

不过,按照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2020年方案,本例患者两处如果都是子宫内膜来源的话,则有附件受累、应为IIIA期。2020年FIGO分期方案中,对于局部进展期的子宫内膜肿瘤(III期)一般应手术切除、术后进行体外放疗和/或辅助花化疗;但是对于卵巢和子宫内膜同时发生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来说,因为其预后好,对于符合下述标准的病例应考虑保守治疗:(1)两处肿瘤均为低级别;(2)肌层浸润深度小于50%;(3)无其他部位的受累;(4)任何部位都没有广泛的淋巴血管侵犯。

2023年的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方案中,IA期引入了三个新的亚组;其中IA3组是指局限于子宫和卵巢的低级别(1-2级别)子宫内膜样癌。考虑为IA3期的病例必须和转移播散至卵巢的子宫内膜肿瘤鉴别,后者为IIIA期;所以,IA3期的病例必须满足下述标准:(1)肌层浸润深度<50%;(2)无广泛/大量的淋巴血管侵犯;(3)无其他部位转移;(4)卵巢肿瘤为单侧、局限于卵巢,无被膜侵犯/破裂(等同于pT1a)。此外,鉴于这类病例(IA3期)预后好,因此不建议进行辅助治疗。还要指出的是,如果术中有囊腔的破裂,则2023年FIGO分期方案为IIIA期、且应进行辅助治疗。

对于本例卵巢肿瘤来说,为2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由于术中囊肿破裂至腹腔,因此2018年FIGO分期方案为IC1期。如果无破裂,则应为IA期(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无被膜受累、腹腔细胞学检测阴性)。明确这一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与预后相关,同时如果是IA期的话则观察即可、无需进一步辅助化疗。

问题三:类似本例这样的情况,分子检测方面有什么建议?

因为本例组织学为低级别,且为低危组(无肌层侵犯、无脉管侵犯),因此做DNA的POLE突变检测是合适的。P53突变检测也很重要,因为按照2023年的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方案,如果I-II期的病变有p53突变、则应调整为IIC2期(p53突变),且有预后和治疗意义。

小结

本例后续子宫切除,证实仅有局灶的复杂非典型增生;全部子宫内膜均取材送检,未见腺癌残余。增生病灶免疫组化检测,不表达MSH2、MSH6,但MLH1和PMS2仍有表达。右侧卵巢、淋巴结、腹膜活检、腹腔冲洗液、网膜等处均未见肿瘤。

其他更多临床相关讨论,请移步原文。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Rodríguez González E,Deavers M,Chang S,Suri A.Synchronous 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ovaria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Int J Gynecol Cancer.2024;34(2):332-338. Published 2024 Feb 5.

doi:10.1136/ijgc-2023-005201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