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

 华夏病理 6553 评论
[导读]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 赵东晖 李庆军

病史

患者,女,69岁,以“发现血肌酐升高2年余,尿量减少伴全身水肿1月余”入院。2022年1月开始至今,多次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2023年11月查肾功能示:尿素[Urea]:16.02mmol/L,血肌酐[Cr]:145.0umol/L,均升高。临床诊断:慢性肾脏病3b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治疗。此次患者入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皮肤见水泡,破裂,伴脓性分泌物,且出现黑便及鲜血便。患者平素身体较差,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10余年,规律服药。

胃镜检查

食管:距门齿约32---38cm见环2/3周巨大溃疡,表面覆白苔

胃窦:小弯侧近幽门见一横跨前后壁,大小约3.5×5.0cm巨大溃疡,表面覆厚白苔

临床以“食管、胃窦巨大溃疡”分别取活检送病理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

图1 胃镜检查照片

 

病理检查

大体:食管黏膜活检组织1块,胃黏膜活检组织4块,约0.5-0.7cm,全取。

镜下:

1.食管黏膜组织:

(1)HE:见溃疡,表面鳞状上皮脱落,炎性渗出及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增生,伴黏液变性及多量炎细胞浸润。

(2)特殊染色结果:

PAS染色、六胺银染色均(-)

2.胃黏膜组织,HE染色: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图2 胃镜活检,HE染色,低倍放大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图3 胃镜活检,HE染色,中倍放大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图4 胃镜活检,HE染色,高倍放大 

胃镜活检形态学总结(图2-4):胃黏膜上糜烂脱落,坏死及溃疡,表面见由菌体、坏死碎屑和纤维素构成的假膜,真菌未浸润组织,仅寄居于黏膜或溃疡表面,真菌见孢子及菌丝。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图5 胃镜活检,PAS染色,高倍放大。显示PAS染色阳性的菌丝和孢子(+)

病例分享|念珠菌性胃炎一例图6 胃镜活检,六胺银染色,高倍放大。显示六胺银染色阳性的菌丝和孢子(+),附着在黏膜表面及溃疡底部,未向间质内浸润

 

病理诊断

1.(胃小弯近幽门)念珠菌性胃炎,见假菌丝及孢子,附着黏膜表面及溃疡底部,未向间质内浸润。

2.(食管)见溃疡改变。未见假菌丝及孢子。

讨论

念珠菌是一种卵圆形、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的真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黏膜等处。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和使用化疗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中,可侵入血管播散至其他脏器,亦可生长于消化性溃疡表面的炎性渗出及坏死组织中,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没有临床意义,也不影响溃疡的愈合。本例患者尿毒症,肾功能、心功能衰竭,皮肤感染,抵抗力较差,伴真菌感染病因确定。

一些真菌能引起肉芽肿性胃炎,常表现为急性胃炎。多数真菌性胃炎病例原因是念珠菌感染。大体表现为局限性,溃疡、假膜和炎性肿块,灰黄色奶油样黏膜斑块,常伴食管念珠菌病发生,本例食管虽有溃疡,但未见念珠菌感染,镜下形态及特染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念珠菌最常见寄生于溃疡底的表面,没有临床意义,因为这种微生物并不感染邻近的正常组织。健康人中,溃疡愈合时,念珠菌消失。真菌通过侵犯溃疡基底的动脉壁而使消化性溃疡加重,并引起动脉破裂和大量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

组织学检查显示消化性溃疡表面有真菌孢子和(或)假菌丝,侵袭性疾病中,假菌丝侵入其下组织。大体可见的结节是由于微脓肿形成引起的,假菌丝侵入邻近的血管并有血栓形成,缺血,融合形成线性溃疡。少数情况下形成真菌结石(fungalbezoars)。当诊断胃念珠菌感染时,应该注明真菌是否浸润组织,或仅仅是寄居于黏膜或溃疡表面,真菌是孢子、假菌丝,还是两者均有。

鉴别诊断

1.其他真菌感染:包括曲霉菌、毛霉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卡氏肺囊虫和光滑球拟酵母菌。如同念珠菌一样,这些微生物有时产生真菌结石。

曲霉菌及类似真菌为宽度均一的分隔,其分支呈锐角。由于曲霉菌可以黏附于血管,因此可以导致胃肠道血管闭塞,并导致缺血性表现。

接合菌(zygomycotic)胃感染,以前称为藻菌病或毛霉菌病,并发慢性营养不良。毛霉菌可以和其他丝状真菌区分开,因为前者为宽大、缎带状的假分隔菌丝,其分支常为任意角度的随机表现。横切面上,中央呈透明表现。毛霉菌为亲血管性,常伴坏死。

胃组织胞浆菌病并发播散性疾病,产生类似于胃癌、胃溃疡、息肉或肥厚性胃病的表现。

隐球菌也有窄基分支,但大小更为多样,且可以在组织中形成“肥皂泡”样表现,是由于其致密孢囊所致。

2.寄生虫感染:患者可能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仅为非特异性胃炎。诊断依靠发现特异性微生物。

3.巨细胞病毒性胃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吞细胞内可见大量病毒包涵体,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很轻微或无。受感染细胞的细胞核和胞质体积增大,可以看到类似“鹰眼”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以及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包涵体。

4.EB病毒性胃炎: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内镜下表现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和溃疡。组织学表现亦无特异性改变,可见黏膜固有层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或伴有表面黏膜糜烂和坏死。EBER原位杂交可协助诊断。

5.单纯疱疹病毒性胃炎:典型的组织学表现:急慢性胃炎、溃疡,炎性渗出物,固有层可见显著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在胃上皮细胞内可找到嗜酸性毛玻璃样核内包涵体,如果在HE切片上怀疑HSV感染,但又不能确定,可应用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以证实毒感染的存在。

参考书籍

1.《胃肠道病理学》,第3版,主译:回允中。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消化道疾病,主编:李增山;副主编:石雪迎 陈晓宇 姜支农 樊祥山。人民卫生出版社。

3.《罗塞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1版,上卷。主译:回允中。副主译:李挺,柳剑英,沈丹华,石雪迎,薛卫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