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前列腺癌分级十问十答(一)

强子 华夏病理 6395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前言

尽管病理医师日常工作主要囿于疾病诊断,但病理研究的内容其实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因此病理医师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很大发言权。具体到肿瘤病理诊断来说,很多病种的病理报告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是不是癌、是什么癌”,而是要更多的体现出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如前列腺癌的诊断中还需做出Gleason分级分组的结论。不过,由此也引出了一系列临床-病理沟通的问题、甚至会有患者找病理医师咨询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的相关问题。

意大利病理专家Cimadamore曾在《Virchows Arc》杂志以问答的方式,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中常见的十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并应用于临床-病理沟通乃至与患者的沟通,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问题1:Gleason模式与分级分组之间的关系

1966年,Gleason仅根据前列腺癌的结构模式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分级方案,其中并不涉及细胞学特征和细胞核特征。这一方案具体分为从1-5的五级;数字越小,说明分化越好,5级则是分化最差的情况。

病理医师都明白,分化,是指肿瘤在结构上与正常组织的相似性。具体到前列腺癌来说,Gleason分级指的就是肿瘤结构是否形成类似正常前列腺中的腺泡结构(如果是,则为最低分级1级)、或者是偏离正常前列腺中的腺泡结构,后者的极端情况则是实性表现(即最高分级5级);相似程度越高(也就是分化越好、分级越低)的肿瘤则预后更好。对于具体病例来说,病变中最多见的两种分级数字之和,则是最终的Gleason评分。病变中存在两种以上结构的情况,“极为罕见,可以作为有预后意义的第三种结构进行评估”。

此后,Gleason分级方案经过了几次重要的更新,具体如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在2005、2014、2019年的共识以及泌尿病理学会(Genitourinary Pathology Society,GUPS)2019年发表的白皮书。这些改变已得到了美国病理医师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认可,也已被纳入了TNM分期方案和相关的尿道肿瘤指南。

1. Gleason分级中关于形态学标准的更新

Ø  Gleason 4级包括下述四种形态:筛状,肾小球样,腺体形成不良,腺体融合;

Ø  介于3级和4级之间的病例,倾向于较低的分级;

Ø  分枝状腺体为3级;

Ø  伴菊型团样腔隙的中至大的实性巢状结构,考虑为5级;

Ø  粉刺状坏死提示5级;

Ø  小的实性柱状表现为5级。

2014年的ISUP共识中,已经认识到了最初Gleason分级方案的缺陷,因此有了2015年的ISUP修订版Gleason分级方案,相关的更新则包括了分为5组的分级分组(Grade Groups,GGs)方案。Gleason分级分组方案具体是指根据Gleason评分情况进一步分为5组;详见表2。已有多项研究支持Gleason分级分组具有重要预后意义。

2. 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方案

Ø  1组:Gleason评分3+3者;仅有单个散在的形成良好的腺体;

Ø  2组:Gleason评分3+4者;主要为形成良好的腺体,伴少部分形成不良/融合/筛状/肾小球样腺体;

Ø  3组:Gleason评分4+3者;主要为形成不良/融合/筛状/肾小球样腺体,伴少部分形成良好的腺体;

Ø  4组:Gleason评分3+54+45+3者;分别对应:主要为形成良好的腺体、伴少部分无腺体形成;仅为形成不良/融合/筛状/肾小球样腺体;主要部分并无腺体、少部分为形成良好的腺体;

Ø  5组:Gleason评分4+55+45+5者;分别对应:主要为形成不良/融合/筛状/肾小球样腺体、伴少部分无腺体形成(或伴坏死);主要为无腺体形成(或伴坏死)、少部分为形成不良/融合/筛状/肾小球样腺体;仅为无腺体形成(或伴坏死)。

问题2:分级分组1组是否应重新命名为非癌?

Gleason分级分组1组的前列腺癌是指仅有3分的结构表现,也就是单个分离的腺体、相邻腺体之间仍至少有少许间质。这种情况最常见表现为腺体形成良好、相对均一,在良性腺体之间浸润性生长;其实3分表现的情况也包括了此前被归为1分、2分的结构表现。

前列腺癌分级十问十答(一)

图1.Gleason评分3分的前列腺癌。

Gleason分级分组为1组者,预后极好。有研究发现,活检或手术标本确诊的Gleason分级分组1组患者2年生化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1%、98.8%;与之对应,Gleason分级分组2组患者的2年生化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6%、93.6%。后续关于生化无复发生存率、无复发进展、癌症相关死亡等研究都证实了相关结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Gleason总分≤6分的前列腺癌是否有转移至淋巴结的可能”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总计纳入了一万四千余例手术标本,没有一例≤6分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

已有人提出,Gleason分级分组1组者应重新命名为非癌或良性。不过,这组患者也可以出现见于Gleason分级分组2组至5组的特征,具体如:呈浸润性(并无基底细胞),可有神经周围浸润和前列腺外侵犯。此外,Gleason分级分组1组者分子特征与分级分组较高者有一定相似性,支持Gleason分级分组1组前列腺癌为恶性病变。所有这些都不支持对Gleason分级分组1组病例进行重新命名。

 

——未完待续——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Cimadamore A, Cheng L, Lopez-Beltran A, et al. Patients ask and pathologists answer: ten questions around prostate cancer grading. Virchows Arch.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7, 2024.

doi:10.1007/s00428-024-03891-9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