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abin 华夏病理 7238 评论
[导读] 作者:abin,崔艳梅

上期回顾

附睾梭形细胞为主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部分区黏液样变伴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肿瘤细胞呈水泡细胞样并含有红细胞,提示血管内皮分化;另有部分区核多形性明显,显示间变特征;局灶肿瘤显示与畸形血管关系密切。重点考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开了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

以下都是本例图片,主要显示CD31免疫组化。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上图,黏液样和炎症区,超低倍示切片全貌,CD31示血管和肿瘤细胞都是阳性。下图为局部放大。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上图,梭形细胞样和间变区,超低倍未切片全貌,CD31示血管和肿瘤细胞都是阳性。

下图为TFE3,染色不太好,勉强算是阳性。文献中都是弥漫强阳性核显色。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下图为Ki-67,增殖指数明显>50%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最终诊断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呈4#CK(-)、CD34(+,示部分微小血管)、CD31(+)、S100(-)、SMA(部分+)、desmin(+)、calponin(-)、caldesmon(-)、STAT6(-)、ALK(-)、Ki67(热点区域60%+)。结合免疫组化,考虑高级别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伴血管肉瘤转化和肌源性分化。加做免疫组化:7#ERG(血管+)、F8(血管+)、TFE3(弱+)、MyoD1(-)。综上,符合高级别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伴血管肉瘤转化趋势。建议做分子检测YAP1-TFE3。

讨论

以前认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属于中间恶性血管肿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血管瘤和传统型血管肉瘤之间。自2002年WHO分类至今,它被归入恶性肿瘤。但有的学者坚持将其归入中间恶性血管肿瘤的类别,因为大多数EHE没有恶性组织学特征并且临床结局良好。根据基因融合又分为两个亚型,见表1。

1 WHO分类表中的恶性血管肿瘤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EHE常见于躯体软组织、肺、肝,实际上几乎任何部位和器官都可能受累。至少半数病例与血管密切相关或发生于血管(静脉常见)。软组织EHE可能触痛或疼痛。发病率每百万人每年3.8例,常见于成人,儿童患者罕见。EHE可能并非文献中那样罕见,笔者近3年诊断过3例(另2例分别为肺和软组织EHE),但附睾发生者尚无报道。伴YAP1-TFE3融合的EHE患者较年轻。发生于脏器或软组织的EHE体积大,可能超过10cm。切面通常发白,质硬。最大宗报告18例,其临床表现见表2。

2 EHE的临床表现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a 多发结节测量最大肿块的最大径

b 诊断时原发部位出现的单个或多个病变

c 随访2年内观察到肿瘤复发

d 无数据,因为无影像学研究,未切除肿块

STx: 手术切除, CTx: 化疗, RTx: 放疗, TACE: 动脉化疗栓塞

组织学表现:血管发生者,常保留血管结构,堵塞血管腔,使血管壁扩张。肿瘤细胞从血管腔向血管壁再向周围软组织呈同心圆状蔓延(图1)。可能浸润周围横纹肌或脂肪。特征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呈条索或巢状,位于黏液样间质中。肿瘤细胞具有中等量嗜酸性胞质,核仁不明显。常有胞质内空腔,有时含有红细胞。胞质内空泡其实是原始血管腔,这种细胞又称为水泡细胞。大多数病例异型性轻微,核分裂率和Ki-67增殖指数很低(图2)。本例热点区域Ki-67阳性率超过50%,可能提示向血管肉瘤转化。间质呈不同程度的黏液样或透明变性。可能出现囊性退变、出血、硬化和骨化生。文献中具体病例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见表3。

3 EHE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1 血管起源的EHE,堵塞血管腔,破坏血管壁。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续)

2 Ki-67 EHE,增殖指数很低。原文中Ki-67增殖指数为30%[4],笔者认为不超过10% 

YAP1-TFE3融合的EHE更可能呈实性,常形成血管(传统型EHE一般不形成血管),胞质呈强嗜酸性。研究表明,WWTR1-CAMTA1与YAP1-TEF3这两种易位并非互斥,而是兼容,18例WWTR1-CAMTA1易位的EHE病例中有5例同时存在YAP1-TEF3易位,并将EHE分为两个临床亚组:TFE3阳性和TFE3阴性。

少数(<10%EHE具有非典型组织学特征,包括核多形性、核分裂活性增加、实性成片生长和坏死。部分病例可能貌似上皮样血管肉瘤。这种病例存在传统型EHE区域或核表达CAMTA1支持EHE的诊断。这组肿瘤常有侵袭性行为,不同文献中又称为非典型EHE、高级别EHE或恶性EHE

预后取决于解剖学部位。软组织EHE可能呈惰性,但仍有21%转移并有侵袭性临床行为,约17%患者死亡。根据核分裂活性和肿瘤大小进行风险分层,分为高度风险和低度风险。核分裂象>3/10mm2(0.5视野直径的50HPF,即一个视野面积为0.2mm2)和肿瘤>3cm的患者5年生存率59%,没有这两项特征的患者5年生存率100%。重度细胞异型性、梭形细胞形态和坏死的软组织EHE并不提示侵袭性行为,即使形态学温和的肿瘤也可能转移。伴YAP1-TFE3融合的EHE患者转移率可能较高。肺和骨EHE预后比软组织EHE差,皮肤EHE预后极好。

本例由于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都提示明确的血管内皮分化,故需要鉴别诊断的病种很少,主要鉴别血管肿瘤的其他类型,特别是血管肉瘤。如果只看形态学,含有胞质空泡的其他病变也要鉴别,如腺癌、脂肪肉瘤等常见病种。根据上皮样形态,鉴别范围更大,包括癌、恶黑、有上皮样形态的软组织肉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等)。

PS 没有条件做CAMTA1免疫组化,更不要说FISH检测基因融合,做出来的免疫组化结果也不太理想。国内学术研究之难,大家有同感吧。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坚,朱雄增 主编.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2

2 Enzinger and Weiss’s SOFT TISSUE TUMORS SIXTH EDITION

3 Antonescu CR, et al. Novel YAP1-TFE3 Fusion Defines a Distinct Subset of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3 August ; 52(8): 775784. doi:10.1002/gcc.22073.

4 Lee SJ, et al.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s with TFE3 gene translocations are compossible with CAMTA1 gene rearrangements. Oncotarget, Vol. 7, No. 7

5 Derfoufi J,  et al. (April 16, 2024) Metast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of the Bon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ureus 16(4): e58378. DOI 10.7759/cureus.58378

 

——完结——

往期回顾:

附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