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

强子 华夏病理 6398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简介

分子病理正在逐步渗入我们的日常工作。这一过程中,目前的做法仍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发现某些提示性因素后进一步分子检测。由于分子特征有时并无特异性,甚至良恶性不同的病变都可以具有相同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因此了解某些分子异常相关病种的常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希区柯克医学中心(Dartmouth–Hitchcock Medical Center)病理专家Dashti等人在《Hum Pathol》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三例具有DICER1突变的女性生殖道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并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及结果

该组病例来自文献作者们所在单位存档病例中具有肉瘤形态、且有DICER1突变的病例分析;排除形态学为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苗勒源性腺肉瘤的病例后,具体筛选出3例非特指(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的肉瘤做进一步分析;分子检测证实这三例均有DICER1的致病性突变,具体分子检测方法等,详见原文。

就临床病理特征来说,患者年龄分别为37岁、30岁、59岁;部位分别为子宫颈1例、子宫体2例。临床均表现为子宫出血。肿瘤大小分别为8.8cm、10cm、8.6cm。三例患者都做了化疗:1例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1例为辅助化疗;1例术后迅速复发、此后开始化疗。三例患者均有随访信息:1例影像学有局部复发证据,术后四个月表现为盆腔12.9cm肿物、且累及阴道穹隆,盆腔、左侧髂总、肠系膜处淋巴结均有肿大;另外2例术后13个月、14个月时未见疾病复发证据。

三例肿瘤的形态方面,均为弥漫性的圆形或梭形细胞;据本文原作者所述,从形态学来说,没有哪一例的形态可以考虑到DICER1突变肉瘤。具体详述如下:

第一例中,该肿瘤表现为非黏附性小圆形细胞核梭形细胞、呈实性片状;细胞核大,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透明。局灶有腺样表现的卵黄囊样乳头状结构、伴显著基底膜,细胞与前述类似,但细胞核稍大、胞质透明。有菊型团形成;且有大量核分裂及广泛的核碎裂。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1.病例1,(A)MRI中表现为宫颈处大的低信号肿物,并沿着宫颈管延伸,累及子宫下段和子宫颈外口、阴道穹隆。(B)形态学上,该肿瘤呈碎片样乳头状,类似癌;(C)乳头区高倍镜,为多层的圆形及柱状细胞,细胞核大,染色质细腻,胞质透明,有显著基底膜和血管轴心;大量核分裂及凋亡碎屑。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2.病例1的肿瘤实性区为无黏附的圆形细胞成片分布,细胞核大,胞质稀少。(右)菊型团的高倍观,且可见核碎片。

免疫组化方面,第一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SALL4,p16呈弥漫、团块状阳性,Syn、CD56和INSM1呈多灶性散在阳性。阴性标记有PAX8、多种CK、CgA、desmin、GFAP、WT1、OCT3/4、TTF1、GATA3、CDX2、ER。P53为野生型表达,INI1和BRG1均正常表达。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3.病例1的免疫组化:乳头状(A)及实性区域(B)的SALL4阳性;(C)Syn弥漫阳性;(D)P16呈弥漫、团块状阳性,可能会误判为HPV相关的癌。

第二例形态学为无黏附性的单一表现小圆形细胞、呈实性片状,伴一定巢状或腺泡状结构;细胞核空泡状,胞质稀少至中等、透明至淡染,细胞膜分界清晰。间质数量少,有程度不等的硬化。肿瘤内可见陷入的良性腺体。未见菊型团形成。有肿瘤性坏死、核分裂、挤压假象。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4.病例2,(A、B)低倍及中倍镜下,瘤细胞为均一的圆形,胞质稀少至中等,透明至淡染,排列呈巢状/腺泡状、至实性片状;(C)纤细纤维条带,形成巢状/腺泡状结构;(D)形态均一的圆形瘤细胞高倍镜,细胞核空泡状,胞质显著透明;黑圈示核分裂;(E)位于硬化性间质内的肿瘤细胞;(F)陷入的良性腺体。

免疫组化方面,部分肿瘤细胞表达desmin、MyoD1、Myogenin;CD99散在弱阳性;阴性指标有PAX8、多种CK、GFAP、CgA、OCT3/4、PLAP、ER、PR、Glypican3、ERG、ALK、WT1、SOX10、CD34。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5.病例2的免疫组化,(A)SALL4弥漫阳性。部分肿瘤细胞有横纹肌母细胞分化,且阳性表达肌源性标记,具体如desmin(B)、MyoD1(C)、Myogenin(D)。图A、C、D中均可见陷入的良性腺体。 

第三例的肿瘤细胞为圆形及梭形表现,细胞核大、空泡状,胞质稀少、透明,排列呈实性片状。部分区域的纤维束形成更为致密、似有岛状的生长方式或栅栏状结构。细胞稀疏的梭形区域有较为显著的神经纤维性间质。有菊型团形成及大量核分裂,有肿瘤坏死及核碎裂。肿瘤表面被覆一层良性上皮,其中有罕见的陷入良性腺体。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6.病例3,(A)实性生长,局灶有肿瘤坏死;(B)瘤细胞圆形,细胞核大而深染、空泡状,胞质稀少,淡染至透明;(C、D)容易查见明确的菊型团区域。(E、F)神经纤维性间质及梭形神经表现的细胞;这一特点在细胞稀疏区域更容易查见。(G)纤维束导致显著致密结构,这一特点散在;(H)该肿瘤被覆良性上皮。

免疫组化方面,该肿瘤阳性表达SALL4、Olig2,局灶表达TTF1,弥漫表达Syn,散在弱阳性表达CgA。相比内对照来说,H3K27me3的表达降低。阴性标记有MyoD1、GFAP、NeuN。神经纤维阳性表达NF,局灶表达AE1/AE3。

读文献,学病理-女性生殖道DICER1突变肉瘤图7.病例3免疫组化。该肿瘤弥漫强阳性表达SALL4(A);且弥漫阳性表达Olig2(B,细胞核着色)和Syn(C)。(D)H3K27me3呈异质性表达,细胞核着色并未完全缺失,但相比内对照的内皮细胞呈完整细胞核着色来说,肿瘤的表达是降低的。

小结

DICER1突变肿瘤罕见,但却包括了诸多病种,且良性及恶性肿瘤均有涉及,具体如:幼年型错构瘤性小肠息肉,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儿童的甲状腺癌,囊性肾瘤,肾脏的间变性肉瘤,女性生殖道或泌尿道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睫状体髓上皮瘤,中枢神经系统的肉瘤,多层菊形团样胚胎性肿瘤,婴儿小脑胚胎性肿瘤,肝脏囊性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中分化至低分化的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及罕见的性腺母细胞瘤和幼年性粒层细胞瘤),鼻腔软骨间叶性错构瘤。

关于DICER1突变相关肉瘤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中。本文描述的三例子宫DICER1突变肉瘤中,多种结构的圆形及梭形细胞形态、有显著神经外胚层分化,都扩展了我们对该组肿瘤的认识。本文证实,神经外胚层分化可以局灶或弥漫的出现于DICER1突变相关肉瘤中,遇到这一形态学表现应考虑检测DICER1状态。

 

——全文完——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Dashti NK, Swanson AA, Bentz J, et al. DICER1-sarcomas of GYN tract: Expanding on an emerging entity. Hum Pathol.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8, 2024.

doi:10.1016/j.humpath.2024.105636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