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涎腺导管癌)

 华夏病理 7017 评论
[导读] 作者:冯小宝

主诉:右颌下腺包块20+天。

症状和病史:患者20+天前发现右颌下腺包块, 包块缓慢增大,现约“核桃”大小,伴有轻度钝痛,自行口服“消炎药”,疼痛可缓解 , 无发热、面瘫等症状。  

光镜:肿物包膜完整,可见粘液软骨样背景,存在实性上皮团,形成“粉刺”样结构,导管内可见导管上皮突起相互连接成筛状结构。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涎腺导管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涎腺导管癌)

免疫组化结果:CK7(+),CK19(+),SMA(部分+),Calp(少量+),AR (+),Her-2(3+),P53(-),Ki67(约60-70%+)。

诊断: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涎腺导管癌),侵袭性。

诊断要点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多见于腮腺、颌下腺和小唾液腺。常表现为肿物突然生长加快且伴有疼痛、出现溃疡等。

肿瘤可见到部分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结构,另一部分为涎腺癌的成分,良性多形性腺瘤和癌成分的相对比例变化很大,一些肿瘤可见癌与典型的多形性腺瘤毗邻,部分病例良性成分很少,需广泛取材,癌成分中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呈浸润性生长。良性和恶性成分之间常见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和坏死区,存在一些核固缩的肿瘤细胞或导管样结构,同时可见出血或钙化。对于长期存在的多形性腺瘤组织内观察到大片变性坏死区域,应考虑恶变可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肌上皮标记物:vimentin、p63、s-100、SMA、CD10、GFAP、calponin、sox10;导管样结构的腔面细胞表达:AE1/AE3, CK7、CK8,CK18、CK19,CK20,EMA等。涎腺导管癌成分可表达角蛋白(包括CK14)、 HER2/neu1、CEA、B72.3和Lewis Y抗原。涎腺导管癌还常表达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CD117 (cKIT)、GCDFP-15(特别是导管内成分)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其他前列腺相关标志物TP53突变在涎腺导管癌中普遍存在,且大约1/3的病例出现HER2扩增。

基因表达谱研究显示有凋亡相关基因CASP10和MMP11过表达。

鉴别诊断:

1.涎腺导管癌: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上皮团,上皮团中央坏死可形成粉刺样。也可形成扩张的导管样结构,内衬上皮有顶浆分泌;或导管上皮形成乳头状突起,缺乏纤维结缔组织轴心。有时乳头突起彼此连接成筛状。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可见。肿瘤间质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富含胶原纤维,常见玻璃样变。癌在多形性腺瘤中部分病例良性成分很少,需广泛取材。

2.转移性多形性腺瘤: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的形态,若发生远处转移为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