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华夏病理 4398 评论
[导读] 作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夏志坤

病史

男,72岁,一年前发现头皮红斑,约蛋黄大小,不突出于皮肤,红斑呈渐进性增大,颜色逐渐发紫,突出于皮肤,来我院就诊。

大体检查

皮肤及皮下组织一块,7x5x3cm,皮肤中央见红紫色结节一枚突出皮肤,大小2x2x2cm,切面红紫色,质中,界限不清。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大体外观为紫红色,突出表皮,结节状生长

形态学特征

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生长,大量中等大小淋巴细胞,细胞核扭曲,少量小核仁,细胞质细腻,核分裂可见,表皮与真皮肿瘤细胞间有无细胞带,浸润至深部脂肪组织。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HE图片图片描述)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123、CD43、约50%病例CD68阳性(胞质点状)、30%病例表达TDT,不表达CD3、CD5、CD19、CD20、CD117、MPO。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TDT少许肿瘤细胞弱阳性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Ki-67 index70%

病理诊断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

讨论

定义:

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性肿瘤,来源于未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临床表现为侵袭性,有人认为瘤细胞来源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也有人认为源自多种谱系分化潜能的原始前驱造血细胞,本病倾向多部位侵犯,最常见侵犯皮肤(超过90%)并累及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结及全身播散。

ICD-O编码:

临床特征

BPDCN临床上罕见,约占淋巴造血肿瘤,多以皮肤、骨髓首发起病,老年人常见,发病年龄61-67,病例较少,男女比例3.3:1,中位生存期<2年(17-34个月),儿童BPDCN在临床上恶性程度较成人低,预后尚可,成人预后极差。

治疗

常规化疗:BPDCN化疗仍无统一的标准化方案,研究显示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侵袭性淋巴瘤和AML化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CR率,患者表现为更长的生存期,且以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方案在早期诱导CR率上占优势。

靶向药治疗研究:BPDCN表达IL-3R/CD123,针对IL-3R靶向治疗的新药SL-401,是人IL-3重组蛋白通过酸易变氨基酸融合到白喉毒素受体的偶联缀合物,为非细胞周期性药 物,可同时作用于增殖期和休眠期肿瘤细胞,使其溶解或凋亡,不影响骨髓造血祖细胞,且不受多药耐药机制影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也是治疗BPDCN的主要手段之一。

病理形态

1.大体特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症状孤立或多发皮损,可呈结节、风块或瘀斑样,初诊时淋巴结肿大常见(20%),外周血和骨髓累及轻微,但随着疾病进展,必然发生侵犯,诊断时可有血细胞减少(尤其血小板减少)。

2.镜下特征

BPDCN常见形态单一的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不规则,染色质细腻,疏松,有一个或多个小核仁,在皮肤,肿瘤细胞常浸润真皮而无表皮受累,在浸润区域和表皮之间出现无细胞带,无血管侵犯和坏死。

3.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以及CD123,此外,还表达CD303、CD304、TCL1等

50%病例表达CD68,在淋系和髓系相关抗原中,CD7和CD33相对常见,有些病例表达CD2、CD36和CD38。B细胞标记、髓系标记和NK细胞标记一般均为阴性,约1/3的病例表达TDT

EBER、MPO均阴性。

分子遗传学特征

暂无明确分子遗传学特征。

预后

BPDCN具有高度侵袭性,对放疗不敏感,对急性白血病和侵袭性淋巴瘤化疗方案敏感,完全缓解(CR)率可达40%~90%,但易早期复发,且复发后治疗效果较差。本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12~14个月。年龄<40岁、TdT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年龄>60岁则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仅侵犯皮肤、采用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也是其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鉴别诊断

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可累及皮肤,有时细胞大小及单行性与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相似,但常有血管中心性浸润和坏死(背景杂乱,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坏死等混杂),免疫组化CD3+、CD56+、TIA+、穿孔素+、EBER+,而BPDCN EBER阴性。

2.髓系肉瘤:特别是累及皮肤时,需注意鉴别。形态学上除单行性原始细胞外,常混有分化成熟细胞,MPO、溶酶菌、CD34常阳性。

3.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但也可累及皮肤。细胞大小形态较不规则,常混有炎性细胞,表达T细胞抗原,如CD3、CD5、CD2等,少数病例表达CD56,T细胞受体基因呈现克隆性重排

4.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增生:可累及皮肤(斑丘疹,罕见结节)、淋巴结和骨髓,局灶增生,偶尔成片,但细胞构成为成熟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CD56阴性。

参考文献   

[1]Pemmaraju N, Lane AA, Sweet KL,et al. Tagraxofusp in 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Cell Neoplasm. N Engl J Med. 2019 Apr 25;380(17):1628-1637. doi: 10.1056/NEJMoa1815105. PMID: 31018069.

[2]Pemmaraju N, Sweet KL, Stein AS, et al. Long-Term Benefits of Tagraxofusp for Patients With 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J Clin Oncol. 2022 Sep 10;40(26):3032-3036. doi: 10.1200/JCO.22.00034. Epub 2022 Jul 12. PMID: 35820082; PMCID: PMC9462530.

[3]董菲,张朕豪,高帆.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2):518-523.

[4]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年2月第42卷第2期Chin J Pathol,February 2013,Vo1.42,No.2

[5]桑伟,王朝夫,成宇帆,等.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I临 床病理学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5):326-330.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