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组织细胞样乳腺癌(一)

C82325432 华夏病理 492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杨海峰,王强

病理专家纪小龙教授对于病理诊断工作有句忠告,“常见的常诊断,少见的少诊断,没见过的第一次不要自己做出诊断”。这其实是提醒我们,对于少见、罕见病种的诊断一定要“多考虑一下”。 

比如近日工作中,遇到某临床同仁咨询:病理诊断了“组织细胞样乳腺癌”,有没有相关资料?看到这个名词,我就嘀咕了一下:毕竟世界卫生组织著作中还未纳入这一亚型。所以我就要来了病理报告,再加详细询问:患者以一侧腋窝肿物为首发表现,临床及影像学未见明显乳腺肿物;病理报告中虽然有乳腺相关标记阳性、CD68阳性,但明确指出E-cad阴性、p120胞质阳性。相信这种情况下,稍有警惕性的病理同仁都需要考虑到乳腺小叶癌转移的可能。后续会诊结果也证实,这一例是乳腺小叶癌的转移,临床正在进一步对乳腺进行强化检查。

其实,组织细胞样乳腺癌并非不存在,只是一方面文献报道较少,因此尚未被纳入最新版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另一方面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因此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多考虑一下”。今天,我们编译介绍新加坡中央医院病理专家Tan等人曾发表的关于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文献,希望有助于大家对这一病种的认识。

简介

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组织细胞样乳腺癌应该是1973年,但当时有数年的时间里作者都将其视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少见亚型”。该文中的13个病例都经组织学证实了乳腺原发肿瘤和转移至眼睑的肿瘤;其中5例眼睑病变是在乳腺肿瘤发现之前出现临床表现,最初组织学误判为眼睑病变,如黄色瘤、慢性炎症。

此后不久,有研究报道了13例富于脂质的乳腺癌,作者发现这类肿瘤更容易转移到淋巴结、并类似“某些类型的组织细胞增生症”,且在文章中采用了1973年文献中组织细胞样癌的名称,将其视为富于脂质的癌的同义词;不过1973年的文献中作者明确指出:他们进行了脂肪染色的3例均为阴性,进行了黏液检测的4例为阳性,这和“富于脂质的癌”中存在中性脂肪是不同的。

有作者注意到组织细胞样浸润性乳腺癌伴有大汗腺型小叶原位癌,且根据免疫组化表达GCDFP-15而断定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后来该作者报道了10例侵袭性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其中5例具有组织细胞样细胞,胞质颗粒状、泡沫样;且作者评论道:小叶癌中的大汗腺分化可表现为典型大汗腺、组织细胞样、多形性。该组织另一篇13例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报道中,将其称为“肌母细胞样”并在所有病例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了其大汗腺分化,提出可能会将这类病变误判为良性。

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预后很难精准判断。有人赞同其预后不同于伴组织细胞特征的小叶癌,且发现于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相比,此时更多见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时间更短、死亡率更高;且作者提出,组织细胞样肿瘤表达MUC2和MUC5AC的情况下预后更差。

病理特征

光镜

该组肿瘤形态学为淡染的组织细胞样细胞,胞质细腻、丰富,有时可见小空泡至颗粒状,细胞膜分界不清,排列呈片状,在乳腺实质内“渗透”。也有人用“毛玻璃样”来形容其胞质的表现。细胞核深染至空泡状,居中或偏位。可见明显的小核仁;核分裂一般较少。细胞核多形性仅为轻至中度,文献中多为1-2级;但却有组织细胞样特征以及多形性乳腺小叶癌的特征。文献中也曾有胞质内空泡的罕见描述。

该肿瘤的细胞单个散在、或呈疏松簇状,无明显腺体分化,偶在残余良性小叶周围呈束状及线状排列,形成“靶环状”特点。可能会同时存在小叶肿瘤(非典型小叶增生、或小叶原位癌),其特点可为组织细胞样细胞,也可为经典或大汗腺型表现的小叶特点。

读文献,学病理-组织细胞样乳腺癌(一)

图1.(A)浸润性组织细胞样癌,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淡染,细胞核深染,有些是偏位;瘤细胞成片分布;(B)可见印戒样细胞以及胞质空泡状的细胞;(C)围绕小叶呈条带状分布的淡染组织细胞,形成靶环状表现;(D)可见非典型小叶增生。

组织化学

文献中报道的病例大部分都有胞质内黏液,且阿辛兰染色和/或PAS染色阳性。有作者将胞质内致密蓝色新月状阳性着色描述为“胞质内蓝色空晕”,PAS染色则为红色颗粒状。如果进行脂质染色,大部分为阴性;不过也有1例在个别组织细胞样细胞内存在细腻的脂滴。嗜银染色(Grimelius)阴性。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中,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AE1/AE3、MNF116、CAM5.2、CK7、EMA,证实为上皮来源。也有CEA强阳性的报道。S100一般为以逆袭,但曾有作者呈13例中有1例为弱阳性着色。

E-cad主要为阴性。曾有文献报道了11例组织细胞样乳腺肿瘤,所有病例均有浸润性小叶癌的特征,8例同时有小叶原位癌。报道称8例免疫组化E-cad阴性,其余3例有中至强阳性的细胞膜着色。鉴于3例有E-cad阳性而可能存在导管分化,因此作者提出组织细胞样乳腺癌并不属于特殊表型,且小叶表型和导管表型都可以存在组织细胞样乳腺癌。不过,文献中所配图片部分细胞为不完整的细胞膜着色,提示E-cad基因功能异常所致的免疫组化异常表达。也有文章在239例组织学证实的浸润性小叶癌中发现16%存在E-cad的表达,其中大部分伴有E-cad-catenin复合体的一种或多种标记异常细胞膜着色,表明其中的E-cad基因是无功能的。

文献中进行了GCDFP-15检测的病例均为阳性,这被解读为大汗腺分化的证据。ER和PR阳性,HER2结果不一。有人多8例组织细胞样浸润性小叶癌、14例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黏液特征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组织细胞样小叶癌中,MUC2和MUC5AC的阳性率分别为75%、50%,几乎所有的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都是阴性。组织细胞样和经典型小叶癌中都表达MUC1,都不表达MUC4和MUC6。已有人提出,非乳腺型黏液(MUC2、MUC5AC)的表达可能是相关研究中组织细胞样乳腺癌预后差的原因。

读文献,学病理-组织细胞样乳腺癌(一)

图2.组织细胞样乳腺癌,(A)黏液卡红染色为胞质细腻着色;(B)免疫组化AE1/AE3阳性;E-cad阴性,而良性导管上皮和肌上皮均为阳性,非典型小叶增生中的肿瘤性小叶细胞也是阴性(C);GCDFP-15为弥漫阳性(D)。

电镜

超微结构检查,肿瘤细胞胞质丰富,细胞器发育欠佳,有少量线粒体、个别溶酶体和高尔基体。线粒体可较大、并有不完整的嵴。有300-800nm、166-320nm的膜结合电子致密颗粒。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有小核仁,核膜薄,染色质细腻。细胞间连接为初级结构。

分子

关于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分子研究很少。如前所述,由于该组肿瘤均表达GCDFP-15,因此推测为大汗腺分化;早已发现大汗腺型浸润性小叶癌分子特征与多形性亚型之间存在重叠,二者的遗传学特征在表达谱方面与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之间有相似性。

最近一项31例原位多形性乳腺小叶癌的研究中,有13例细胞学为大汗腺形态;作者发现原位多形性小叶癌具有16q缺失和1q获得,类似经典型原位小叶癌,而大汗腺型的遗传学改变更多。

——未完待续——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Tan PH, Harada O, Thike AA, Tse GM. Histiocytoid breast carcinoma: an enigmatic lobular entity. J Clin Pathol. 2011;64(8):654-659.

doi:10.1136/jcp.2011.088930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