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某些表浅却不“肤浅”的间叶性肿瘤(二)

陆世佳 华夏病理 3435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魏建国,王强

前期编译文章介绍了伴CRTC1::TRIM11融合的皮肤黑素细胞肿瘤,其中提到一个需要重点鉴别的病种是透明细胞肉瘤。本期请看关于透明细胞肉瘤的编译介绍。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学

透明细胞肉瘤,也称为肌腱透明细胞肉瘤、软组织黑色素瘤,最初报道于1965年。目前认为该肿瘤来源于有黑素细胞分化潜能的神经嵴祖细胞。也已发现该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系与黑色素瘤相似。

透明细胞肉瘤一般发生于20-40岁患者,女性稍多,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有时伴疼痛的肿物,与四肢的肌腱相连、尤其脚部。发生于皮下的透明细胞肉瘤并不常见,主要位于真皮的病例罕见。

该肿瘤的治疗要手术切除至切缘阴性,因为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尤其肺部转移更为常见。其总体预后差,5年生存率约67%,确诊后生存达20年的患者比例不足10%。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达50%,但对前哨淋巴结的处理还没有共识。预测生物学行为较差的临床特征有:肿瘤大体有坏死,肿瘤超过5cm。

组织病理学

透明细胞肉瘤有时大体可见与肌腱相连,罕见情况下可见黑色素沉积造成的深棕色。与大部分易位相关的肉瘤一样,透明细胞肉瘤常见为形态单一表现:一般为上皮样至卵圆形细胞呈巢状结构,有显著核仁;细胞巢之间有纤细纤维束。尽管叫做透明细胞肉瘤,但胞质透明的特点一般仅局灶存在,大部分细胞的胞质为弱嗜酸性。与此类似,黑色素颗粒如果有的话,一般也是局灶性。瘤细胞有时可呈模糊的器官样结构,常见散在多核巨细胞。核分裂活性不一,但一般并不显著。

免疫组化

神经嵴/黑素细胞标记一般为弥漫阳性,如SOX10、S100、HMB-45、Melan-A、酪氨酸酶。相反,BRAF免疫组化一般为阴性。透明细胞肉瘤中其他可阳性、特异性差的标记物还有BCL2、CD57、Syn。需要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黑色素瘤中会弥漫阳性的PRAME在透明细胞肉瘤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

读文献,学病理-某些表浅却不“肤浅”的间叶性肿瘤(二)

图2.透明细胞肉瘤。(A)瘤细胞呈片状,周围有纤维组织;(B)瘤细胞上皮样,核仁显著,仅局灶有透明胞质;未见明显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Melan-A(C)和SOX10(D)

分子特征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大部分都有t(12;22)(q13;q12)易位,因此导致EWS基因与ATF1基因的融合。这一融合的产物中,具有EWSR1的转录活性结构域、ATF1的DNA结合结构域,由此带来的效应则是MITF基因转录增强,因此出现显著黑素细胞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中有部分罕见的情况、几乎所有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均有不同的基因融合,即t(2;22)、导致EWSR1::CREB1融合。最近在少数透明细胞肉瘤中还有EWSR1::CREM融合的报道。需要注意的是,EWSR1::CREB 1融合与EWSR1::ATF 1融合也见于其他中,如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涎腺玻璃样变的透明细胞癌、肺部原发黏液样肉瘤等。黑色素瘤中的典型驱动突变如BRAF、NRAS、NF1,在绝大部分透明细胞肉瘤中都不存在。

鉴别诊断

实际工作中,透明细胞肉瘤最可能、也最常见的误诊为转移性或原发性黑色素瘤。年轻患者、深部软组织肿瘤、且表达黑素细胞标记而并无原发黑色素瘤病史的情况下,需考虑到透明细胞肉瘤可能。有助于鉴别的特征有:透明细胞肉瘤的形态一般更为单一,而深部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则相对更为多形、核分裂活跃。这种情况下的鉴别要点在于查见EWSR1基因重排、且免疫组化不表达PRAME。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某些表浅却不“肤浅”的间叶性肿瘤(一)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