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华夏病理 2821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魏建国,王强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分子病理已日渐走进我们的日常诊疗。“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阵痛”,病理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以《分子时代学病理》为名连续编译了多篇相关文献,希望能引发各位同仁的思考,具体比如:分子病理时代,我们病理学习该如何做出适当调整?分子病理特征与形态、免疫组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平衡?日常诊断工作该怎么做?三者出现一定程度“不一致”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从日本病理医师Shiraishi以《读者来信》(Letter to the Editor)发表在《Pathol Int》杂志的一个病例说起。

病例展示

患者男性,73岁,因鼻中隔出血就诊。CT示左侧上颌窦有一6cm质实肿物,直接侵及左侧鼻腔及咽部。上颌窦被占据,后壁被破坏。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磁共振检查,T1加权相为等回声,T2加权相为高回声,增强造影中为不规则增强。

对鼻腔肿物行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学主要为外生性乳头状结构,局灶有腺样结构形成。乳头有纤细纤维血管轴心,伴有序排列的双层上皮。双层上皮均形态单一,细胞核轻度非典型,无明显核分裂。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图1.活检组织形态学表现:(左)乳头状增生,局灶伴腺体形成;(中)乳头有纤细纤维血管轴心,被覆双层上皮;(右)乳头外层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核呈桶状;基底层的细胞为立方状,细胞核圆形。两种细胞均形态单一、温和表现。

位于表面的外侧细胞形态为柱状,表面无纤毛,细胞核呈桶状。免疫组化方面,腔面细胞弥漫阳性表达AE1/AE3、CD117、EMA,不表达p40、p63、SMA。这一免疫表型符合管腔上皮。内侧或基底的立方状细胞核形态温和、圆形,免疫组化表达p40、p63、EMA,弱阳性表达AE1/AE3、CD117,不表达EMA。这一结果提示基底细胞的肌上皮特征。Ki-67增殖指数15%-20%,肌上皮细胞增殖指数更高一些。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图2.活检标本免疫组化:(左)AE1/AE3,表层上皮强阳性,肌上皮细弱阳性;(中)Ki-67,总体阳性率约15%-20%,肌上皮细胞阳性率更高;(右)p40,仅肌上皮阳性。

由于上述组织学特征不符合现行分类中任何一种双相型涎腺肿瘤,因此未能得出明确诊断。尽管临床特征和Ki-67增殖指数均提示恶性,但其细胞形态相对温和,因此描述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乳头状腺瘤样肿瘤。

活检6周后,行左上颌骨切除。切除标本中,左侧上颌窦内充满灰白色实性肿物,约5*5*4cm。仔细检查,约40%的肿瘤组织学表现与活检标本相同,即双层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增生的乳头主要位于表面。其余60%为筛状及管状增生、伴纤维化及局灶坏死,且有间质浸润和神经周围侵犯;这些位于深部的肿瘤成分符合腺样囊性癌,且相比表面乳头状成分来说,细胞核更大,核浆比更高,核仁更为显著。免疫组化方面,肌上皮细胞表达MYB;MYB断裂探针FISH检测,肌上皮细胞中可见MYB基因断裂。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图3.切除标本组织学所见,低倍观。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图4.图示乳头状生长的双层上皮(左上),呈筛状结构的浸润性生长部分(右上),呈管状结构的浸润性生长部分(左下);神经周围侵犯(右下)。

分子时代学病理: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

图5.切除标本检测,MYB免疫组化,仅肌上皮阳性(左);MYB断裂探针FISH检测,肌上皮细胞中可见MYB基因断裂(长箭头所示),上皮细胞中未见这一现象(三角形所示)。

根据上述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本例最终诊断为乳头状亚型的腺样囊性癌。术后患者无显著并发症,术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

小结

腺样囊性癌是由管腔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涎腺浸润性癌,可表现为多种结构,最常见为筛状,但也可呈管状和实性。涎腺肿瘤中的确有某些病种会表现为乳头状生长,具体如分泌性癌、上皮-肌上皮癌,但显著乳头状生长的腺样囊性癌尚未见报道。皮肤和乳腺的腺样囊性癌中,曾有局灶乳头状生长的报道。据本文原作者所述,这是伴乳头状生长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第一例报道:发生于上颌窦,约40%为乳头状生长,主要位于表面;深部为筛状及管状生长。本例腺样囊性癌却有乳头状生长的原因,推测可能与病变位于和外界相同的上颌窦,因此“容许”其可以表现为乳头状有关。

鼻腔鼻窦乳头状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宽泛,常需考虑到几种良性和恶性肿瘤。鼻腔鼻窦最常见良性病变为乳头状瘤,但双层上皮的特征并不符合。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为纤毛状呼吸上皮,一般并无乳头状生长。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可呈乳头状生长,但本例中并未见其他相关特征。对于恶性肿瘤来说,非肠型鼻腔鼻窦腺癌为乳头状的腺性肿瘤,但并无上皮和肌上皮的双相特征。上皮肌上皮癌也可呈乳头状结构,且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于鼻腔鼻窦,但本例并无透明的肌上皮细胞,这是上皮肌上皮癌的特征。

好在从分子角度来说,腺样囊性癌的关键遗传学改变是MYB::NFIB融合或MYBL1::NFIB融合:97%的腺样囊性癌病例中可检出MYB或MYBL1位点的重排或融合。相应重排可通过FISH进行检测或用免疫组化MYB替代性检测。本例的确诊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分子检测。不过本例活检标本中形态学温和、有序的双层结构、无坏死和浸润,可能会导致将其误判为良性肿瘤。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尤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示恶性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到腺样囊性癌可能。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Shiraishi J, Hatano M, Funakoshi I, et al. Papillary variant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 Pathol Int. 2023.

doi:10.1111/pin.13307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