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口腔上皮异型增生诊断及分级中的实用优化要点
口腔上皮异型增生诊断的“金标准”仍是定位良好的口腔黏膜、HE染色切片中进行组织学评估,确诊后的分级可提供重要预后信息并指导进一步处理。不过,口腔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分级有一定难度,且有显著的观察者间差异。某些相关因素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观察者间不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优化预后信息之间的相互沟通,具体涉及检测前因素、检测因素和检测后因素。
检测前因素
包括生活习惯中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病变大小、表现、持续时间、最近的改变等在内的临床信息,对于诊断非常重要。应极力鼓励临床医师提供相关信息。理想状态下,应提供病变临床表现的相关图片。
活检的部位及大小方面,对于较大病变或异质性病变,应多点活检。如果可能的话,活检应包括正常黏膜与病变处交界的位置。活检标本置于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如果考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需做直接免疫荧光、考虑为淋巴造血系统病变而要做流式细胞学等特殊检查,则应送检新鲜组织。
相关病变黏膜切除所用技术也会影响组织学评估。手术刀其实对组织的损伤最小,但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的方法因为可以避免电烧灼从而减少对病理评估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所以应用越来越多。
检测因素
应记录活检标本的大小、组织厚度。应尽可能的标注黏膜面。应对包埋的面做出一定指导,以确保黏膜面定位准确、确保切片中可见黏膜和黏膜固有层的交界以及黏膜下组织。大部分病理实验室都会有完善的内部方案来优化黏膜或皮肤活检标本的定位,如涂墨等。对于所有口腔潜在恶性病变活检标本,都应遵循相应做法。
切除标本也必须记录三维数据。对于已定位的标本,还应提供解剖学信息。应记录有无病变、病变大小、颜色、色泽是否有变化、病变厚度等。切除标本的非黏膜面应涂墨标记,不同的切缘应用不同颜色的墨汁标记。垂直于标本的长轴连续切开。记录明显的病变及其在切面上的厚度。
切除标本的椭圆形末端应放射状取材,以便于切缘评估。早期浸润性癌风险高的情况下,应对整个标本进行包膜。完整标本及其切面的图示,对于后续是否进行深切、切缘评估等极为关键,同时相应图示有利于多学科讨论。
处理黏膜活检标本的病理技师应接受过培训。关键是确保所有切片中都保持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准确定位。因此,包埋框中的准确定位就很关键。理想状态下,一个标本盒中有两块组织、不超过三块组织,可以确保后续HE切片中都能获得最大面。对于真菌菌丝的观察等,特殊染色也很有帮助,因此为减少后续耗时,也可考虑首次切片就准备出后续特殊染色所需白片。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的活检及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口腔上皮异型增生,如果有则进行分级以确定恶性转化风险,同时排除明确的恶性病变。口腔上皮异型增生病理诊断中有四个问题:第一,确定有无口腔上皮异型增生,并与类似病变做出可靠的鉴别;第二,应对口腔上皮异型增生做出分级;第三,需排除早期浸润性癌;第四,评估异型增生或癌与切缘的距离。
多层面观察、结合前述口腔上皮异型增生中的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可以确诊并作出分级,同时排除早期浸润性癌。如前所述,与周围相邻正常黏膜进行比较,对于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关键。不过,某些情况下,低级别口腔上皮异型增生与反应性改变的鉴别可能很难,此时可暂定为“不确定”;比如诊断“意义不明确的角化病”。不过,这类诊断不能滥用。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建议密切随诊,如按照炎症治疗后临床病变仍可疑,可6-8周后重复活检。
口腔上皮异型增生的分级,是根据结构和细胞学非典型程度最重的区域进行评估。活检时的机械性损伤或激光切除时的热灼效应可导致细胞核增大、深染,这种人为改变出现在边缘的0.3mm至0.5mm范围内,不要在这些区域进行分级评估。尽管用非典型表现最重的区域来报告病变的总体分级,但是大部分病例中的异型增生可能呈谱系性改变;所以如果病变周边为低级别的话,可以在报告中备注。
检测后因素
病理医师与临床同仁的有效沟通过,是口腔上皮异型增生准确诊断及恰当治疗的基础。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及口腔上皮异型增生的患者大部分需长期随诊,因此有一个成熟的多学科治疗团队非常关键。活检无上皮异型增生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患者,可结合临床信息复阅组织学切片、深切等。此外,也可考虑在异常黏膜处再次活检。这类患者更应注意恰当的随诊。
确诊为中级别至高级别异型增生的患者,应对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这类患者发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增加。如果患者长期吸烟、酗酒,则相关风险可扩展至整个上呼吸消化道。
口腔上皮异型增生罕见于儿童及年轻人。这类人群出现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及口腔上皮异型增生,应考虑针对罕见遗传学情况进行检查,如Fanconi贫血。(Fanconi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有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外,还伴有皮肤棕色色素沉着等多发性先天性畸形;译者注。)
全文完
往期回顾:
当口腔上皮遇到异型增生(一)
当口腔上皮遇到异型增生(二)
当口腔上皮遇到异型增生(三)
当口腔上皮遇到异型增生(四)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