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一例一病-颅内室管膜囊肿

强子 华夏病理 378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颅内室管膜囊肿(intracranial ependymal cystsIEC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脑实质、组织学为良性的神经上皮囊肿。具体部位来说,还可位于蛛网膜下腔、椎管内间隙、脑干、小脑桥脑角,更为罕见情况下可位于脑室。该囊肿大部分并无临床表现,仅为其他原因检查时偶见;不过,如果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则与囊肿所在部位、侧别等有关,应手术切除。

颅内室管膜囊肿的明确诊断是基于影像学所见、后续详尽组织病理学检查,后者即衬覆室管膜的囊肿且无胶质层,免疫组化证实GFAP阳性。不过目前关于颅内室管膜囊肿的文献极少,其影像学特征和多种其他颅内良性囊肿相似,且文献中名称众多,因此很容易误诊。近日,《J Clin Neurosci》杂志刊发了巴西医师Paulla等人的文章,该文报道了一例颅内室管膜囊肿的诊断过程,并通过文献检索和总结,提出了这一病变的诊断方案。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罕见病种,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女性,44岁,因坠落导致枕部颅脑外伤后、24小时内新发癫痫6次入急诊。相关检查发现右侧听力减退、左侧耳聋,患者有长期听力减退病史。CT检查示第四脑室多房囊性病变,密度类似脑脊液;且双侧侧脑室枕角有轻度脑室内出血。MRI见第四脑室内有多房囊肿,大小5.5×3.0cm,累及左侧远端室间孔并因此挤压脑桥和延髓后部。同时存在继发性幕上脑室扩大、枕部和侧脑室的脑脊液漏出。由于患者病情原因,未能进行增强影像学检查。

1. MRI检查所见。

 一例一病-颅内室管膜囊肿

显微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术中见囊壁较厚,内有脑脊液样透明液体。由于患者存在脑积水,同时置入脑室外分流系统。病理检查,囊壁碎片为纤维性成分、被覆网格状的立方状及柱状上皮细胞,囊壁未见胶质层,形态学证实为室管膜囊肿。免疫组化检测,GFAPS100阳性,EMA阳性。遗憾的是,术后三个月患者死于化学性脑炎、细菌性脑炎及脑积水。

2. 本例病理资料:(AB)囊壁衬覆单层立方状及柱状上皮,无纤毛;免疫组化S100C)、EMAD)、GFAPE)均阳性。

 一例一病-颅内室管膜囊肿

文献复习

作者经过文献检索,总计检出9例颅内室管膜瘤的报道。具体分析发现,男性5例,女性4例,确诊时年龄2岁至79岁不等,平均数为29.5岁。病变部位最常见于小脑桥脑角,脑室内也非常常见。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但主要症状是头疼,8例具有此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方面,除GFAP阳性外,EMAS-100阳性各三例。

 

Takehome Message

作者经过分析讨论,提出了颅内室管膜囊肿诊断及处理的思维导图,详见图3

3. 颅内室管膜囊肿诊断及处理思维导图。

一例一病-颅内室管膜囊肿

3详解:

1. 颅内室管膜囊肿的常见部位有桥小脑角、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松果体区;

2. 颅内室管膜囊肿的症状是组织受挤压所致,如头疼、共济失调、癫痫、复视;

3. 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脑脊液样信号密度,圆形或多房表现,有水肿或胶质细胞增生;

4. 治疗上,选择微创手术切除、囊壁开窗±囊肿切除;

5. 颅内室管膜囊肿的组织学表现:衬覆为室管膜细胞,无胶质层,免疫组化GFAP阳性,EMA/S-100阳性。

 

参考文献

Paulla Galdino Chaves J, Henrique Dallo Gallo B, Louise Gonçalves Souza E Silva N, Luvison Gomes da Silva L, Alberto Mattozo C. Intracranial ependymal cyst - A modern systematic review with a pathway to diagnosis. J Clin Neurosci. 2022;99:10-16.

doi:10.1016/j.jocn.2022.02.030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