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强子 华夏病理 787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一)

病理特征

最初的16例报道中,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右侧卵巢7例,左侧卵巢8例,剩余1例侧别未明。肿瘤大小2-27cm不等,平均8.7cm,大部分都不足10cm。有9例卵巢表面光滑,其余病例根据镜下所见,推测卵巢表面也是光滑的。大体上,该组肿瘤一般境界清楚,与其余卵巢实质分界清楚。组织学表现为实性-囊性(11例)、实性为主(3例)或囊性为主(2例)。实性成分棕褐色、白色至棕黑色或黄色。少数病例有小灶的出血、坏死或二者均有。

组织学表现方面,微囊性间质瘤如最初文献中所述,特征性表现为三联表现的形态:(1)伴微囊结构的富于细胞区,(2)无微囊结构的、富于细胞的实性区,(3)透明样变的纤维性间质。上述特征均可用于诊断,但不同病例中各自比例可能不同。部分病例中,微囊性区域可能相对不明显、而某些病例中则可能非常显著。

微囊性间质瘤中,微囊的特点为小圆形至卵圆形腔隙,可融合而形成较大腔隙;常见胞质内空泡,有时导致印戒样形态。细胞一般有中等量至大量的颗粒状、弱嗜酸性或淡蓝色胞质;细胞核一般形态温和、均一,圆形至卵圆形,或稍呈梭形,染色质细腻,有小而不明显的核仁。富于细胞的实性区则为形态相似的细胞构成,只是没有微囊性结构、或微囊性结构不明显。实性及微囊性区域位于透明样变的纤维性间质内。有时局灶可见怪异细胞核,表现为合体样、细胞核增大及多核、染色质污浊。无核分裂或少许核分裂。散在砂粒体样钙化,甚至偶有病例可有骨化。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图1.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典型组织学特点:低倍镜下一般呈结节状表现(A),为纤维性间质分割的细胞巢(B);瘤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微囊状”裂隙(C)。有时候胞质空泡状,导致呈印戒细胞样表现(D)。该肿瘤有时也可主要为实性或仅为实性,细胞的胞质嗜酸性(E)或淡灰色(F),但细胞形态温和,细胞核圆形、均一。

后续发表的文章中,在最初描述的形态学基础上有了一些修订。包括本文原作者参与的一项研究中,也描述了某些“亚型或不常见特征”的情况,如弥漫区域、巢状、管状及条索状、梭形细胞成分。部分病例中,这些特征可能非常显著、而经典区域极少或缺失,会导致诊断困难。这种情况下特征性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最近还有报道证实,网状染色见于细胞巢周边、而非单个细胞周围。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图2.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不常见形态或亚型:(A)实性为主、偶见微囊的表现;(B)也可有巢状及条索状排列,同时可有印戒样表现(C);(D)呈管状排列的病例;(E)细胞核呈多分叶状、并有合体样表现的病例;(F)主要呈实性结构、局灶有砂粒体样钙化的病例。

免疫表型

最初的报道中提出,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中弥漫阳性表达CD10和vimentin,不表达EMA、inhibin、calretinin。四分之一的病例中CK为局灶、弱阳性。inhibin和calretinin阴性的免疫表型,导致我们对微囊性间质瘤的组织学发生有疑惑,尤其是将其归为性索-间质肿瘤是否合适。后续研究中,性索-间质肿瘤一般为阳性的其他标记如FOXL2、WT1、SF1也是阳性,表明该肿瘤的确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家族一员;CD56和CD99可能也是阳性,后者有时呈胞质逗点状着色。

从免疫组化的角度来说,卵巢微囊性间质瘤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β-catenin弥漫性的“异常”细胞核及胞质着色,这与潜在分子异常有关。Cyclin D1也总是为细胞核着色的弥漫阳性。ER、PR一般阴性。AR可为阳性。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图3.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免疫组化:(A)瘤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均表达β-catenin;同时细胞核弥漫表达Cyclin D1(B)、细胞质弥漫表达CD10(C)。网状染色在细胞巢周边着色,细胞巢内单个细胞周围并无着色(D)。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图4.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alretinin(A)和inhibin(B)一般为阴性;SF-1为阳性(C)。瘤细胞一般表达AR(D)。

未完待续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