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一)

强子 华夏病理 427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ur,MST)最初是2009年由Irving和Young报道的。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后来他们又在一篇16个案例的报道中根据其独特的三联形态学特征(即微囊状、也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实性富于细胞区、纤维性间质)而将其命名为微囊性间质瘤。由此,拉开了对该病种的研究大幕,包括形态学上的所谓“亚型”及免疫组化特点等,均有了详细报道。2020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著作中纳入了该瘤种,并归为纯粹间质性肿瘤部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病理专家Carlos和W Glenn曾在病理专业著名杂志《Histopathology》发表综述,对该肿瘤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一病种,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临床特征

已有的报道中,卵巢微囊性间质瘤患者年龄分布宽泛,26-63岁不等,平均45岁。较小的肿瘤一般为影像学检查偶见、或无关病变卵巢切除中偶见。较大病变常有症状,如盆腔疼痛或不适。尽管绝大多数病例为单侧,但最近也有伴APC突变情况下双侧受累的报道。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一般并无激素相关表现。

早期Irving和Young报道的16个病例中,7例有随访信息:时间1.5-12.5年、平均4.25年的随访时间内,所有病例均为惰性临床经过、并无复发。后续文献也证实,除2例之外、其余病例均为良性经过:一例为33岁、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标本中发现6.9cm肿物且有APC突变,9年后出现了同侧卵巢及对侧卵巢、髂窝处的复发;另一例为47岁、表现为左侧卵巢肿物行子宫切除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因分期所需同时行腹膜活检,病理证实为左侧卵巢9.5cm微囊性间质瘤、网膜有镜下转移灶(2mm),分子检测证实卵巢肿瘤有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的c.98C>G错义突变。

综上所述,报告该肿瘤的时候要强调:一般为良性,但并非绝对。

分子特征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分子特征方面,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很大比例的病例具有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的杂合性错义点突变,这也是前述免疫组化β-catenin呈“异常”细胞核及胞质着色的原因。少数病例的APC基因具有失活突变、或具有也会影响APC基因的5q缺失。APC是β-catenin降解复合物的一部分,因此功能异常的APC也会导致β-catenin免疫组化在细胞核和胞质着色。同样,CTNNB1突变导致β-catenin的降解异常。这两种情况都导致β-catenin在细胞核蓄积、最终诱导原癌基因(如MYC)的表达。CTNNB1和APC异常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中是互斥的;不过这两种异常情况下的肿瘤未见形态学差异。

关于该肿瘤全面测序的文献极少,似乎突变负荷较低,除前述CTNNB1或APC异常外,仅有少数单个核苷酸、拷贝、基因结构的异常或无相关异常。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及成人粒层细胞瘤中分别具有的特征性基因-DICER1、FOXL2病理性亚型在微囊性间质瘤中并未查见。

综合征及其他相关问题

曾有几例FAP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微囊性间质瘤报道,该综合征的特点就是APC的种系性异常。

Lee等报道了一例盆腔疼痛、影像学左卵巢见15cm肿物的病例。临床考虑卵巢恶性肿瘤与其他情况的鉴别,术前完善检查,肠镜见遍布结肠的数百枚息肉,组织学证实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内见一处高分化腺癌。测序证实有APC突变,尤其血液中检出种系突变,同时在结肠息肉中检出了体细胞性c.7796G>A错义突变,在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中检出了体细胞性c.1540delG移码突变。

Liu等报道了一例23岁患者妊娠期间检出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伴显著5q缺失综合征(包括APC综合征)的病例。卵巢肿瘤检出了其余等位基因中的APC点突变。诊断为微囊性间质瘤后,临床进一步检查发现了大量胃肠道息肉,因此临床诊断为FAP综合征。

此外,还有人在Irving等最初初步测序的10个病例进行了进一步测序,发现2例肿瘤有APC突变,其中一例已知为FAP。

正如上述资料所示,卵巢肿瘤可在FAP其他特征性病变之前、或同时发现,具体如肠息肉或结直肠腺癌。这对于临床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卵巢微囊性间质瘤可能是前哨事件,提醒临床考虑到FAP可能并进一步检查和随访相关恶性病变。由于目前仍没有充分证据提示需对所有卵巢微囊性间质瘤患者常规进行遗传学咨询,因此本文原作者认为,可以提醒经诊医师,该肿瘤与FAP综合征有关。

另外,本文原作者之一最近发现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与一种罕见的输卵管上皮增生-内膜样输卵管上皮内瘤变(endometrioid tub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TIN)有关:该患者41岁,诊断为双侧卵巢微囊性间质瘤,在左侧输卵管偶见多灶性子宫内膜样增生、符合内膜样输卵管上皮内瘤变;在微囊性间质瘤及内膜样输卵管上皮内瘤变中均检出的APC的致病性亚型。

未完待续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