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不要谈癌色变-几种低度恶性潜能乳腺癌学习(一)
不要谈癌色变-几种低度恶性潜能乳腺癌学习(二)
不要谈癌色变-几种低度恶性潜能乳腺癌学习(三)
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
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tall cell carcinoma with reversed polarity,TCCRP)最近才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分类,并将其视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罕见亚型。该肿瘤最初报道的时候,形容为“类似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乳腺癌”(breast tumor resembling tall cell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后续又曾称之为“伴极向翻转的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with reverse polarity)”、“类似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resembling tall cell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按照本文原作者所述,英文文献中目前仅有约80例报道。
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主要发生于50-70岁绝经后女性,临床大多表现为乳腺X线检查时小的异常病灶(一般为T1期病变)。组织学上,该肿瘤为实性、界清结节,肿瘤细胞为高立方状上皮。结节周围常有相对不显著的纤维血管轴心,因此呈实性乳头状表现;且该肿瘤的纤维血管轴心内可有泡沫样组织细胞。少见情况下可有真正的乳头状结构。肿瘤性结节在乳腺间质内随机分布,位于正常导管及小叶之间或其周围,也可生长入脂肪组织。间质一般胶原化表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表现轻微或缺失。部分病例中,可有含胶质样分泌物的囊腔或滤泡结构。肿瘤性结节内的立方状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一般具有中等级别异型性。部分结节中,细胞呈双层、背靠背表现。可见核沟及胞质内假包涵体。不过,这些细胞最独特的表现是细胞核位于胞质顶端、而不是基底处,因此形成极向翻转表现。
图18. 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低倍观,呈杂乱分布、相对圆形的细胞巢,其中很多具有纤维血管轴心,因此形成实性乳头状表现。
图19. 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高倍镜下瘤细胞呈立方状,细胞核明确位于胞质顶端,而不是位于基底处。该图中央的细胞巢内,纤维血管轴心中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
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中,肿瘤结节周围并无肌上皮细胞,支持该病变为浸润性。血管内皮标记免疫组化(如CD31、CD34)可证实结节周边富于血管网。肿瘤中的上皮细胞一般强阳性表达低分子量CK和高分子量CK,前者为管腔面着色、后者为基底层着色;同时该肿瘤可表达GATA3、GCDFP、mammaglobin。瘤细胞一般表达calretinin,线粒体抗原呈基底侧着色表现。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中,瘤细胞一般不表达ER、PR、HER2,即所谓三阴表型;但有些肿瘤可有低水平的ER、PR表达。MUC1在肿瘤上皮的胞质顶端着色,即细胞中紧邻细胞核的部位。Ki-67增殖指数较低(<5%)。尽管形态学非常类似高细胞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但并不表达Tg、TTF-1。该肿瘤中并未检出过BRAF突变或RET/PTC重排,这也是该肿瘤与甲状腺肿瘤无关的有力证据。
图20. 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免疫组化p63证实肿瘤细胞巢周边并无肌上皮细胞;图中正常导管周围有肌上皮存在,可作为内对照。
有研究对该肿瘤的遗传学改变进行了探讨,部分病例可见IDH2的突变。需要注意的是,IDH2突变此前在任何乳腺癌中均未发现。进一步研究表明,免疫组化中证实有IDH2 R172蛋白,是该肿瘤敏感、且特异的标记,可作为测序的替代选择。
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需注意和几种病变鉴别。该肿瘤中,结节界清,常使人考虑到导管原位癌,但周围无肌上皮细胞、结节在间质中杂乱分布、高细胞的形态且细胞核位于胞质顶端,可作为鉴别要点。结节内存在纤维血管轴心,可能会考虑到实性乳头状癌;但实性乳头状癌并无极向反转的高细胞表现。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与甲状腺肿瘤有某些相似之处,可能会考虑到转移可能;但极向反转的表现、无甲状腺标记物的表达、特征性免疫组化及遗传学特点,均可与甲状腺肿瘤鉴别开。
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一般临床经过为惰性。目前有四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报道,1例远处转移至骨组织的病例报道。不过,还不清楚转移至骨的肿瘤是否的确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因为该肿瘤确诊时比较大(4.1cm),且伴有导管原位癌并有粉刺状坏死,且有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这些特征均非伴极向翻转高细胞癌的典型表现。
全文完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Schnitt SJ, Fend F, Decker T. Breast carcinoma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Virchows Arch. 2021;10.1007/s00428-021-03163-w.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