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华夏病理 1322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按照目前的软组织及骨肿瘤世界卫生组织著作意见,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生长迅速、但有自限性的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上,发病部位最常见于上肢、躯干、头颈部的筋膜表面,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于关节内、血管内、真皮等部位。病理诊断中常需结合发病时间,大部分病例病史不超过3个月,但也有时间较长病例存在,且常伴显著纤维化及胶原化表现。

按照目前对结节性筋膜炎发病机制的了解,USP6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将其认为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不过,此前有研究表明,病程较长的结节性筋膜炎中USP6基因重排发生率显著降低。有鉴于此,匈牙利塞梅维什大学(Semmelweis University)病理专家Sápi等人在《Mod Pathol》杂志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对17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该研究选择作者所在单位2015年至2020年间的17例结节性筋膜炎病例,并均有可靠临床数据供回顾。如病程不足1月,归为“新”结节性筋膜炎;如病程超过3月,归为“老”结节性筋膜炎;病程1-3月间者归为中间状态。有6例(主要为“老”病例)具有穿刺细胞学结果,且均提示结节性筋膜炎。具体诊断,是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征性形态学,且所有病例免疫组化均强阳性表达SMA-α,不表达h-caldesmon、desmin、CD34、S100。其余临床病理相关细节,请参阅原文。

从形态学来说,“新”结节性筋膜炎细胞丰富,主要为杂乱分布的胖梭形细胞,呈组织培养状生长。细胞位于纤维黏液间质中。“中间型”结节性筋膜炎则存在梭形及胖梭形细胞。“老”结节性筋膜炎的特点为存在富于胶原的间质,瘤细胞大部分为梭形,但也有少量胖梭形细胞。

USP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断裂信号的比例14-91%不等。“新”结节性筋膜炎中,USP6断裂信号的比例78-91%;“老”结节性筋膜炎病例中断裂信号比例14-27%。统计学分析发现断裂信号比例和病史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来说:结节性筋膜炎越“新”,USP6断裂信号比例越高。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延长,增殖细胞的数量减少,断裂信号比例与核分裂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也证实了这一点。“新”结节性筋膜炎中,有断裂信号的细胞分布均匀;而“老”结节性筋膜炎中,有断裂信号的细胞为局灶分布。胶原化严重区域的细胞一般为阴性,提示均为非肿瘤性间质细胞;而小簇的胖梭形肿瘤细胞仍为阳性。断裂信号与肿瘤大小之间未见相关性。

免疫组化USP6检测中,每一例均有胞质的颗粒状着色。不过,其分布在“新”、“老”、“中间型”病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新”结节性筋膜炎中为弥漫阳性,而“老”结节性筋膜炎中仅为局灶阳性,且主要位于小簇的胖梭形细胞;胶原化区域中拉长的细胞一般也为阴性。其实免疫组化的结果也证实,USP6过表达局限于具有USP6锻炼信号的肿瘤细胞中。至于“中间型”病例来说,阳性与阴性细胞的分布相互临近,形成均匀的“混杂”表现。

作者同时进行了衰老相关标记的免疫组化检测,p16及p27在所有病例均为细胞核及胞质的强阳性表达,但不同病例间也有差异:“新”结节性筋膜炎中仅为局灶阳性,而“老”结节性筋膜炎中则逐渐转变为弥漫阳性。

由于USP6会诱导TRAIL介导的凋亡,作者也进行了TRAIL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病例均为细胞核及细胞膜-胞质着色的阳性,但不同病例之间有显著差异:“新”结节性筋膜炎的阳性为细胞核着色,细胞膜-细胞质着色程度较弱,而“老”结节性筋膜炎仅为细胞膜-细胞质着色,细胞核无着色;“中间型”结节性筋膜炎则为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均有着色的混杂表现。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1. 一例“新”结节性筋膜炎实例,HE切片中细胞丰富,形态呈梭形或星型,位于疏松间质中;免疫组化USP6为胞质弥漫、颗粒状强阳性;USP6的FISH检测,断裂信号的分布均匀,本例中阳性率80%;该图中所有细胞均有断裂信号。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2. 一例“中间型”结节性筋膜炎实例,形态学表现为胖梭形细胞,但也规则分布着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免疫组化USP6表现为阳性及阴性混杂存在;FISH检测,本例中断裂信号阳性率47%,该图中可见两个具有断裂信号的瘤细胞及三个无断裂信号的瘤细胞。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3. 为一例“老”结节性筋膜炎实例,形态学上肿瘤的细胞密度低,背景为胶原化纤维间质,细胞为胖梭形及梭形;免疫组化USP6为胞质强阳性表达,但仅为局灶,阳性细胞一般为小簇状;FISH检测证实仅有USP6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可见断裂信号,断裂信号阳性率在本例为14%;右侧图示胶原化背景中均匀分布的瘤细胞并无USP6的断裂信号。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4. FISH检出USP6断裂信号与结节性筋膜炎病史、核分裂、大小的关系。图a为与病史关系,可见二者呈负相关;图b为与核分裂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图c为与病灶大小的关系,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5. “新”、“老”结节性筋膜炎中免疫组化p16、p27的结果比较:上列为“新”结节性筋膜炎,左上为免疫组化p16,右上为免疫组化p27,胞质/细胞核着色的局灶强阳性。下列为“老”结节性筋膜炎,左下为免疫组化p16,右下为免疫组化p27,胞质/细胞核着色的弥漫强阳性。

“新”“老”有别的结节性筋膜炎

图6. “新”、“中间型”、“老”结节性筋膜炎中免疫组化TRAIL结果:(a)“新”结节性筋膜炎中,为细胞核着色的强阳性表达,细胞膜-胞质着色较弱;而(c)“老”结节性筋膜炎中,仅有细胞膜-胞质着色的强阳性表达;(b)“中间型”结节性筋膜炎中则为细胞核着色、细胞膜-胞质着色混杂存在的情况。由该图也可以看出,“新”、“中间型”结节性筋膜炎中的细胞密度更为丰富,不过图a为了更好的显示细胞核着色,选择了疏松、黏液样区域观察和采图。

该文还同时对相关通路中的信号分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请参阅原文。总之,“新”结节性筋膜炎与“老”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前者可能需要鉴别肉瘤,后者则并无特征性形态。这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FISH检测证实有USP6断裂而明确诊断。不过,“老”结节性筋膜炎中的断裂信号阳性比例可能低至14-27%。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Sápi Z, Lippai Z, Papp G, et al. Nodular fasciitis: a comprehensive, time-correlated investigation of 17 cases. Mod Pathol. 2021;10.1038/s41379-021-00883-x. 

doi:10.1038/s41379-021-00883-x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