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乳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tall cell carcinoma with reversed polarity of the breast,TCCRP)为罕见乳腺癌亚型。该肿瘤形态学与甲状腺肿瘤有一定相似性,免疫表型多为三阴,但侵袭性能力较低、预后较好。
最近,希腊病理医师Trihia等人在《Breast J》杂志报道了一例乳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病例,并对这一肿瘤类型进行了简单综述。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简介
患者71岁女性,因常规乳腺X线检查偶见异常而就诊。影像学上,肿物位于右乳外上象限,为直径0.9cm的界清结节。置入导丝,整块切除病灶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共计6cm;同时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图1. 乳腺X线检测所见,导丝头部为结节。
送检标本大体检查,可见一境界相对清楚的肿瘤样病灶,大小0.9*0.6*0.4cm。镜下观察,病灶境界相对清楚,肿瘤大部分为上皮细胞形成的实性结节状(巢状),局灶有乳头状表现(实性乳头)及管状结构;细胞为立方状或高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细胞核极向翻转,偶见核沟。病灶中央有囊性区,并伴乳头状突起。
图2. 肿瘤低倍镜下观,大部分为巢状,部分为囊性。
图3. 图示肿瘤的巢状结构及局灶囊性乳头状结构,伴显著胶原纤维轴心。
图4. 图示肿瘤的实性巢状、部分镶嵌状结构,可见纤维血管轴心;背景为胶原性间质及脂肪成分。
图5. 图示肿瘤的实性乳头状结构及巢状结构,纤维血管轴心内局灶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
图6. 肿瘤细胞巢高倍观,细胞为高立方状、上皮样,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形态单一,卵圆形,具有轻度异型性,同时细胞核极向翻转,染色质透明,偶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本图中上方示小梁状结构,下方示实性乳头状结构。
图7. 肿瘤内的囊性区,伴乳头状突起。
图8. 其余乳腺实质内可见柱状细胞病变(左)及导管内乳头状增生(右)。
免疫组化检查,肌上皮标记(SMA、p63、CK5/6)、CD10、S100、calponin、GCDFP-15、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TTF-1、Tg、激素受体(ER、PR)及HER2均为阴性。GATA-3及CK903弥漫阳性,mammaglobin局灶阳性,提示肿瘤仍为乳腺源性。其余乳腺实质中有柱状细胞病变及乳头状增生。综合上述资料,本例最终诊断为乳腺浸润性肿瘤,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符合乳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该患者既往无甲状腺肿瘤病史,目前检查未见甲状腺肿瘤表现。
图9. 免疫组化SMA,可见非肿瘤的乳腺实质中阳性表达(左图左侧),而肿瘤成分为阴性(左图右侧),提示并无肌上皮;肿瘤巢周边血管网中可见SMA阳性。
图10. (左上)免疫组化p63在肿瘤为阴性,内对照为阳性;(左下)p63免疫组化高倍镜,周边极少许细胞有核着色;(右上)免疫组化CK5/6,肿瘤为阴性(下方)而上方内对照为阳性;(右下)肿瘤细胞GATA-3弥漫阳性。
图11. (左)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高分子量CK(CK903,即34βE12);(右)肿瘤细胞局灶表达mammaglobin。
小结
乳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是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方面均有特征性。这一亚型首次报道是2003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分类已将其收录为单独病种,但具体还是归为涎腺型肿瘤内。
该肿瘤的最初得名,是因为其类似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以往还称之为伴极向翻转的实性乳头状肿瘤/癌、高细胞亚型乳腺乳头状癌。
该肿瘤诊断过程中,要注意鉴别实性乳头状癌(无极向翻转,免疫组化ER强阳性,CK5/6结果不一,可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包裹性乳头状癌(无极向翻转,CK5/6阴性,ER阳性),伴普通型导管增生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可证实有肌上皮),转移性甲状腺癌(TTF1及Tg阳性,分子遗传学具有BRAF或RET突变)。甲状腺癌转移至乳腺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了解了这一亚型非常类似甲状腺癌,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临床进一步检查。
该肿瘤肿瘤恶性潜能相对较低,预后较好;目前仅有罕见的2例转移至淋巴结和骨的报道。由于其临床行为相对惰性,因此治疗上主要为手术广泛切除,目前还无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放疗、化疗的相关证据。本文中的病例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为阴性。随访18个月,患者健康状态良好。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Trihia HJ, Lampropoulos P, Karelis L, Souka E, Galanopoulos G, Provatas I. Tall cell carcinoma with reversed polarity: A case report of a very rare breast tumor entity and mini-review. Breast J. 2021;10.1111/tbj.14165.
doi:10.1111/tbj.14165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