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强子 华夏病理 103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近日,朋友圈内疯传国内某医院发表的有关论文中出现了22例女性前列腺癌患者,且文章署名作者声称对此“没印象”,因此而引来一片抨击之声。其实医学很奇妙,比如,女性并非没有前列腺。

女性前列腺的最早描述,来源于1672年荷兰解剖学家Regnier de Graaf的描述;随后,1880 年妇科专家Skene发现在女性尿道口附近的尿道内可见两个开口,它们近端的黏膜下有腺体组织,类似前列腺,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 Skene’s腺,又称尿道旁腺。后续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腺体无论在解剖、还是生理上,都与男性前列腺同功同源。2002 年,国际联邦委员会解剖术语小组(Federat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Anatomical Terminology,FICAT)正式将 Skene's腺更名为“女性前列腺”,并认为它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女性的Skene's腺如果发生慢性炎症或结节性瘤样增生,可导致膀胱颈部狭窄甚至梗阻,从而产生排尿困难、尿频、无力,夜尿增多及排尿不尽感等症状。但其真正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争议,其命名也较为混乱。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Roy等人在《Int J Surg Pathol》杂志报道了一例被认为是发生于Skene’s腺的病变-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tubulosquamous polyp)病例。如果对这类病变不熟悉,可能会出现诊断困难。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75岁女性,阴道壁偏上处结节,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标本大体及镜下为息肉状,组织学在细胞稀疏、致密胶原性间质内可见较大的细胞巢。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无显著异常。细胞巢形态为鳞状表现,周围有一圈基底样细胞。部分细胞巢中央为坏死的角质碎屑。细胞巢周边还有小的管腔结构,其细胞为单层或双层;腔面为立方状细胞而基底为扁平、体积较小的细胞。间质也散在一些不伴鳞状上皮的小管结构。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图1. 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低倍观,呈息肉状,病理特征为细胞稀疏间质内有较大的鳞状细胞巢。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图2. 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中高倍观,鳞状细胞巢周边有一圈基底样细胞,中央的细胞呈多边形至卵圆形。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图3. 图中鳞状细胞巢周边可见双层分布的细胞,腔面为形态温和的立方状细胞,而周边为相对扁平的基底样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较大的鳞状细胞巢中同时表达p63、p40、CD10、CK7、CK5/6、CK8/18、34βE12。鳞状细胞巢及间质表达ER,但管状结构中不表达ER。值得注意的是,管状结构强阳性表达PSAP、PSA,不表达p63、p40,提示这些结构有前列腺谱系的分化。如果管状结构周围有前述扁平细胞层,则免疫组化表达SMMS-1、S100、calponin、SMA,符合肌上皮性质。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图4. 免疫组化检测,较大细胞巢表达p63,而管腔结构中p63为阴性。

医学很奇妙-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图5. 伴管腔结构的细胞巢中,管腔样结构表达前列腺谱系标记,如PSA(左)、PSAP(右)。

小结

上述组织形态学表现,符合管状鳞状上皮息肉的典型特征。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为一种罕见良性病变,目前认为这一病变发生于女性Skene腺、即男性前列腺的对应结构。其实,有文献认为女性宫颈发生的腺样基底细胞癌也是来源于这一腺体。

阴道的管状鳞状上皮息肉最多见于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壁上方。临床上,可表现为“阴道组织冗余”,或表现为息肉、结节,且可能会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但其生物学行为是惰性的。

阴道的管状鳞状上皮息肉首次描述是2007年McCluggage和Young报道的,病理上必须注意鉴别其他四种主要病变: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阴道的混合瘤(梭形细胞上皮瘤)、阴道Brenner瘤、伴旺炽鳞状上皮化生的阴道腺病。

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要比管状鳞状上皮息肉更为多见,且病变中并无腺样成分,借此可与观众鳞状上皮息肉区别。纤维上皮性息肉还可能会出现非典型间质细胞。混合瘤的形态学表现与观众鳞状上皮息肉极为相似,但该病变多见于绝经前女性阴道后壁、近处女膜环处。组织学上,混合瘤中既有上皮成分(鳞状上皮及腺上皮)、又有梭形间质细胞,但其中的间质成分细胞丰富、且免疫组化表达CK;WT-1和calretinin也有助于鉴别,因为这两项指标在混合瘤可为阳性表达。阴道Brenner瘤仅为罕见报道,由于其中有小管结构及上皮,因此可能会类似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不过其中的上皮为移行细胞、而不是鳞状上皮,细胞可伴核沟。阴道腺病并无息肉形成,其中的上皮成分相对表浅,而不是如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中这样位于深部间质内。

某些更罕见的情况下,管状鳞状上皮息肉还可出现皮脂腺、毛囊结构和黏液细胞分化、基底样细胞分化、杯状细胞分化。文献中还有一例发生于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中的管状鳞状上皮息肉的报道;也有报道称管状鳞状上皮息肉中的间质细胞丰富、呈“血管肌纤维母细胞样”表现。

如本例所示,阴道管状鳞状上皮息肉内的鳞状上皮会表达高分子量CK,如34βE12,但不表达CK20。最近还有报道称,Skene腺来源的病变会表达NKX3.1,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PASP和PSA阴性病例更是如此。

总之,绝经后女性阴道的息肉、且形态学有鳞状及腺样成分双相分化的时候,应考虑到管状鳞状上皮息肉的可能。了解这一病变类型,并加做前列腺分化相关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Roy SF, Comeau L, Provencher D, Rahimi K. Tubulosquamous Polyp of the Vagina: Misplaced Skene's Glands Analogous to the Male Prostate. Int J Surg Pathol. 2021;1066896921995944. 

doi:10.1177/1066896921995944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