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桑葚状化生(morular metaplasia,MM)是一种特殊的化生性改变,可见于数种组织,尤其常见于子宫内膜。尽管很多著作中都将MM视为鳞状化生的亚型之一,但其实MM的形态学、免疫组化表现等都和经典的鳞状分化(squamous differentiation,SD)有所不同:形态学上,MM的特点为形态温和细胞形成合体片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梭形,一般并无角化、细胞间桥、胞膜显著等SD的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层面,MM为细胞核强阳性表达β-catenin,同时表达CD10和CDX2,不表达鳞状分化中的标记p63和p40。由于并无细胞学异型性、无显著增殖活性(免疫组化Ki-67确定),因此对前者最好称之为“化生”而不用“分化”的名称。
尽管存在上述差别,但MM的具体性质、以及和SD的确切关系,还存在一定争议;比如有人认为MM是SD的不成熟形式,但也有人认为MM是一种非鳞状分化的特殊类型。有鉴于此,意大利病理学家Travaglino等人对一组同时混有MM和SD的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论认为MM是SD的不成熟形式、即SD为MM发展而来。目前该研究已整理成文,发表于《Pathol Res Pract》杂志;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内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
该研究中总计纳入10例混有MM和SD的子宫内膜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具体临床病理特征详见原文。这10个病例中,MM表现为小圆形桑葚体及不规则融合片状结构,同时合并有显著的SD区域。需要注意的是,SD区域主要位于MM区域内。也有几处MM区域表现为基本的鳞状特征,具体表现为圆形/卵圆形细胞,胞质丰富、透明表现,细胞膜清晰。其他MM区域,则有更为明显的鳞状特征,如细胞呈铺路石样,胞质丰富、嗜酸性,和/或角化,这些特征位于中央或位于顶端。少量SD区域和MM区域不相邻,但总体有桑葚状形态。需要注意的是,MM区域内的角化表现为巨细胞型。
免疫组化方面,腺性成分CK5/6阴性,这在典型MM区域呈局灶或多灶性,而在SD区域呈弥漫性;腺性成分中CK7程度不等的阳性,这在典型MM区域呈局灶性或多灶性,而在SD区域呈“斑片状”;CK8/18在腺性成分和MM区域为阳性,而在SD区域中为阴性(8/10);所有成分均强阳性表达CK19。ER、PR的表达在腺性成分均为强阳性,而在MM和SD区域均为阴性或局灶阳性。
所有的MM区域均为细胞核β-catenin阳性,CD10、CDX2阳性,而这些指标在腺性成分均为阴性;显著鳞状表现的区域这些标记的表达下降,而显著SD区域这些标记均为阴性。位于MM之外的SD区域仍有基底处或周边阳性表达MM标记物的情况。MM和SD区域的Ki-67增殖指数较低,而腺性成分中的增殖指数高。
鳞状细胞标记p63在小圆形桑葚体中大部分为阴性,个别不规则、融合型的MM区即使并无鳞状特征可见弱阳性。具有显著鳞状特征的MM区域p63阳性程度最高。对于MM和SD混合的区域来说,p63表达主要见于MM和SD交界处。纯粹的SD区域,p63表达在基底处最强、逐渐表达降低、顶端完全为阴性。10个病例中有6例的p40表达情况和p63表达情况重叠;其余病例中,MM区域有部分出现p40程度不等的表达、而与鳞化/角化无关。
该研究同时选择了同时间段内、仅伴经典型SD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病例供对比。SD区域主要位于肿瘤的管腔面,其表现为直接来自腺上皮,胞质逐渐变得增大、嗜酸性。免疫组化方面,经典型SD区域表达所有的CK,程度不等的表达ER、PR;典型MM标记(如细胞核表达β-catenin及CD10、CDX2)均为阴性。鳞状标记p63、p40主要为基底处阳性。增殖标记Ki-67在成熟型SD区域为基底处阳性,而非成熟SD区域为弥漫阳性。
图例赏析
图1. 推测为MM不同成熟阶段的形态学表现,依次为:(a)典型MM,表现为小而圆形的桑葚样结构;(b)不规则MM灶、伴局部有显著鳞状特征(细胞胞质变多、透明表现,细胞分界清晰);(c)伴弥漫性显著鳞状特征的MM;(d)中央出现角化区的MM;(e)逐渐成熟为显著SD的MM;(f)仍有桑葚状形态的成熟SD区;(g)MM区域内的鬼影状角化细胞;(h)弥漫性鬼影状角化细胞。
图2.向SD发展过程中、不同成熟阶段 MM的免疫组化特征。最左侧一列为MM内有显著SD特征的情况,即细胞胞质变多、细胞膜更为显著;中间一列为紧邻MM区的成熟SD;最右侧一列为仍有桑葚状结构的成熟SD。免疫组化指标的具体变化,请参阅正文。
图3. MM向显著SD分化过程中、不同成熟阶段的免疫组化p63表现:(a)小圆形MM成分,不表达p63;(b)不规则MM,有少量p63阳性表现;(c)伴显著鳞状特征的MM,p63阳性比例增加;(d)中央伴SD特征的MM,SD周边p63阳性比例显著升高;(e)伴成熟SD特征的MM:二者交界处p63阳性;(f)成熟SD,仅基底部分有p63表达,而向顶端则逐渐表达减少。
图4. 伴局灶成熟SD的MM中,免疫组化CK和激素受体结果:(a)CK5/6在MM中Wie局灶阳性,在SD中为弥漫阳性,在腺性成分为阴性;(b)CK7在MM和SD中为多灶阳性,在腺性成分为斑片状表达;(c)CK8/18在腺性成分及MM为弥漫阳性,在SD中为阴性;(d)MM、SD、腺性成分中CK19均为阳性;(e、f)腺性成分中,ER、PR为弥漫强阳性,而MM和SD中均为阴性至局灶阳性。
图5. 子宫内膜样癌中经典型SD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a)SD与腺上皮直接重叠在一起;(b)β-catenin表达于细胞膜而无细胞核的着色;(c)CK8/18弥漫强阳性;(d)ER阳性比例高;(e、f)Ki-67阳性在成熟SD区域表达于基底(e),而不成熟SD区域(f)为弥漫表达。
小结
由本研究可推导出如下结论:
1.MM表现为SD的不成熟形式(即SD来源于MM,为MM的成熟表现),因为MM中可有不同程度的SD表现;因此根据显著鳞状特征和/或角化来鉴别MM与SD,可能并无生物学意义;
2.MM来源的SD可能是一种不同于子宫内膜样癌中经典型SD的特殊情况。其形态学特点为周围有MM区域、仍有保持“桑葚状”形态的趋势、有鬼影细胞样角化;免疫组化方面,Ki-67增殖指数低或缺失,MM标记在基底处或周围区域阳性;
3.子宫内膜样癌中,MM来源的SD和经典型SD均表现为腔内生长、免疫组化p63和p40阳性局限于基底层的特点,说明有向角化细胞终末分化的趋势。也正是根据这些结果,所以MM来源的SD及经典型SD似乎与腺鳞癌及其他癌中的“恶性”SD是不同的。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Travaglino A, Raffone A, Gencarelli 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ular metaplasia and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Pathol Res Pract. 2020;217:153307.
doi:10.1016/j.prp.2020.153307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