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天蝎
笔者是今年刚入职病理科的小白一枚,刚进行取材没多久,对于取材也非常迷茫,好在一直都有科室的师兄师姐带着,才不至于一脸懵逼。笔者记录下入职以来的一些取材感悟、以及科室师兄师姐们的谆谆教诲,和大家共同分享。
1、吃透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取材的第一步是辨认切下来的组织的方位、各解剖部位。比如胃大部切除术的标本需要辨认胃大弯侧、胃小弯侧;结肠癌根治术的标本需要辨认回肠、结肠、阑尾;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标本需要辨认子宫的前后位置、输卵管及伞端、卵巢等;这些辨认相对简单一些,比较复杂的标本如whipple切除术的标本,除了辨认十二指肠、胰腺的胰头部、还需要辨认主胰管、十二指肠大乳头、胆管等。这些部位的辨认都需要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笔者比较推荐B站上的解剖学课程,这些老师都是各大高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并且还有一些现代化的3D解剖模型辅助学习,效果比较好。
2、了解取材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取材是为了后续的制片,以及诊断。了解诊断需要哪些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取材。
诊断第一目的是诊断良恶性。
对于良性的肿瘤,需要了解的是肿瘤内部是否存在异质性,比如子宫肌瘤,对于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子宫肌瘤,需要多部位取材,才能完全诊断良性。
对于恶性的肿瘤,除了了解恶性肿瘤的类型外,更重要的是协助判断预后。预后的判断涉及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取材,恶性肿瘤需要取肿瘤+周围组织,比如肺癌需要取肺膜,接近支气管的肺癌需要取与支气管同一切面,以了解是否有肺膜浸润与支气管浸润;比如肝癌需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卫星灶,取材时注意是否有癌栓;子宫内膜癌要注意是否宫旁浸润等。淋巴结浸润与预后显著相关,所以恶性肿瘤都要摸淋巴结。
站在病理诊断医师的角度来看取材,才能更好地取材,避免重复重取。
(主编点评:取材的目的,一是取到病变,以供制片后作出诊断;二是体现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恶性肿瘤,则可以观察浸润范围、是否累及周围重要脏器或结构,以作出分期)
3、手边常备一本取材书籍
笔者手边备着的是王哲、王瑞安主编的《外科病理取材图解指南》,以及陈杰老师主编的《病理标本的检查及取材规范》。有时没事就翻一翻,看书后和老师取材相对比,看看有哪些异同。对于有差异的地方,多问问老师。
4、和师兄师姐搞好关系,多上手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光说不练假把式。前面的取材理论掌握地扎实,并不等于取材功力的扎实。就像现在的网络用语:“脑子:我学会了。手:你行你上啊!”
真正上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点:明明看师兄师姐找淋巴结一找一个准,自己摸了半天却抹了一堆脂肪粒;明明看师兄师姐一切就好,自己切的时候不是太厚,就是太薄。
上手之后才会发现,取材是需要练习的。
5、多提问,多思考
科室的师兄师姐其实都很乐意教我们这种萌新的。你可以提前去科室,看师兄师姐取材,可以帮忙盖盖标本盒,摸摸淋巴结等,这个时候,你问师兄师姐问题,他们也会很乐意回答。
6、放平心态
新手取材,避免不了重取。每年科室都会有一位无冕之王:重取王。重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只是告诉我们,这个部位的取材我们还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学习。不要觉得经常重取很丢脸,重取是新手不可避免的一课。
除了重取之外,新手取材还经常容易被老手和记录员嫌弃,这个时候,就需要放平心态,将来的我们也是会成老手的,现在的不熟练只是暂时的。
7、一定要注意安全
新手取材,初生牛犊不怕虎,常常提着刀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取材了。一旁的老师经常说:“要注意安全啊”!据说,我们科当年有新手被取材刀划拉了一下,血流不止,俩月不能上班!所以,我们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拿纱布垫一下,注意安全!”取材速度不用快,慢慢来,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
8、注意核对标本号
取材室新手搭老手的时候,经常被嫌弃取材取得太慢,尤其是快到末尾的时候,被记录员以及老手们催催催,甚至老手取完了都走了,整个取材室只剩下翻白眼的记录员和你,这个时候难免焦虑。但是,再焦虑,该进行的步骤一个也不能少,尤其是核对标本号和患者姓名。这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病理科医生的修养。
以上是笔者作为一位萌新的病理医师,对于取材的一点感悟。你们呢?对于取材有什么好的建议?也欢迎分享给我们!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