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沉痛哀悼中国眼病理奠基人郑邦和教授!

国际眼科时讯 365 评论
[导读]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作者:魏文斌

我国著名眼科学家,眼科病理学家,同仁眼科病理和眼肿瘤专业奠基人郑邦和教授于2020年3月4日22时35分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沉痛哀悼中国眼病理奠基人郑邦和教授!

郑邦和教授

郑邦和教授1919年6 月 22日出生于浙江衢州。194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1950年就职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曾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20余年,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

郑邦和教授是著名眼科学家。从事眼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五十三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主要致力于眼部肿瘤诊治的临床和研究。郑邦和教授于1952年完成我国首例角膜移植手术,1956年创立眼科病理研究室,1975年在他指导下集中开展眼部肿瘤诊疗工作。郑邦和教授自己酷爱读书,也最喜欢鼓励青年人读书,从书本上找答案。他的业余时间多数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广泛的阅读让郑邦和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眼科知识,而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眼科临床工作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郑邦和教授不仅了解到国际上眼科疾病的诊治发展,而且发现了眼科病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郑邦和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眼科》杂志编委、《美国眼科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英文编辑。郑教授在年近90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学习记录最新的眼科杂志上的知识,这一习惯他保持了半个多世纪。

沉痛哀悼中国眼病理奠基人郑邦和教授!

年近90岁的郑邦和教授仍然坚持每天学习记录最新的眼科杂志上的知识

郑邦和教授为同仁眼科病理室的建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同仁眼科在京城享有盛誉,但由于缺乏高校基础科研支持,国际上发表病例报告常常附有病理图片和说明,但国内做不到,因为眼球组织结构精细、复杂,制作眼球病理标本的方法与常规不同,对此教科书上记载寥寥无几,大病理对此又不常涉足。1956年,郑邦和教授在眼科张晓楼主任支持下建设病理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白手起家,郑邦和教授倾注心血,不断摸索,在同仁医院地下室和一位技术员组成眼科病理研究室,摸索制作眼球病理切片。从最初的火棉胶切片,到后来的石蜡切片,每一张都留下了郑教授的笔迹。1959年,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立,设立微生物室、病理室和生理室,郑邦和教授一直担任病理室负责人,临床和病理兼顾,直至退休。

沉痛哀悼中国眼病理奠基人郑邦和教授!

WHO官员来所学术交流,参观病理室个案资料(左2 孙宪丽,左3张晓楼,左4 郑邦和)

郑邦和教授也是同仁眼科眼肿瘤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眼部肿瘤的诊治和研究方面成果丰硕。1965年,郑邦和教授与原子能研究所合作成功制作直径7.5毫米的钴60巩膜敷贴器二枚,并应用于临床治疗。1975年,同仁眼科成立眼肿瘤专台,在郑邦和教授指导下集中做眼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建立眼肿瘤诊治常规,制定恶性肿瘤病例卡位及随诊制度。在郑邦和教授带领下,同仁眼科在眼部肿瘤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1985年,郑邦和教授主编的《眼部肿瘤彩色幻灯片集》获得“北京市科技银河奖”和“北京市高等院校电教协会优秀奖”。1986年,“血卟啉——激光治疗眼部肿瘤”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委科研成果二等奖。1997年郑邦和教授主编的《眼科临床理论与实践》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沉痛哀悼中国眼病理奠基人郑邦和教授!

郑邦和教授指导制作眼球火棉胶切片(左1 孙宪丽,左2 郑邦和,左3 任亚楠)

郑邦和教授关爱患者,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在一次门诊中,他遇到一名来自新疆的视乳头黑色素性肿瘤的患者,以当时对这种病变的认识水平,还不能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因为患者没有条件再来北京复查,所以要求做了眼球摘除手术。郑邦和教授执着地对这个眼球进行了300多张连续切片,逐一观察后,终于确定这是一种良性肿瘤,叫做黑色素细胞瘤,不会发生肿瘤转移。之后,郑邦和教授继续完善了视乳头黑色素肿物的研究,提出“视乳头黑色素性肿瘤为良性”的观点,这让很多患者免于眼球摘除。1978年郑邦和教授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病例报告”,1979年郑邦和教授以“原发视乳头黑色素瘤临床与病理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郑邦和教授学识渊博,精于传道授业。郑邦和教授1962年率先为同仁眼科住院医师培训“眼球及眼附属器的组织解剖学”课程,该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郑教授带头制作从临床到病理的个案资料,储存眼部组织大体标本,为青年医师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郑邦和教授桃李满天下,培养的眼科病理专业后辈人才孙宪丽教授、胡士敏教授、李彬教授等,都成为眼科病理专业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我国的眼科病理专业学科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带领和推动作用。

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郑邦和教授德技双馨,敬佑生命;勇于开拓,孜孜耕耘;正直廉洁、严谨谦逊;博学睿智,桃李天下。每当后辈们迈进同仁眼科大门,总会听到郑邦和教授严谨、细致、求真、刚正的轶事,老先生那医者仁心的风采和鲜明的人格魅力,时至今日,仍然令后辈们景仰、赞叹。

郑邦和教授的逝世是同仁眼科的损失,也是中国眼科界的损失!

我们永远怀念他!先生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